2022年7月4日
中國開放市場的道路會持續走下去嗎?香港會再度收緊防疫限制嗎?世界不樂見的俄烏戰爭會如何演變?各大央行加息會令歐美陷入經濟衰退嗎?能源價格不斷飆升又導致什麼後果?眾多不確定因素蔓延世界各地,推動這次全球熊市的出現。或許市場消極情緒會繼續泛濫,恒指恐怕再次下試3月低位。不過,前景非常不明朗亦預示反彈即將來臨,且聽筆者道來箇中緣由。
不確定性下降 推動牛市重臨
經濟衰退通常與一兩件觸目驚心的大事有關,例如2020年的全球新冠肺炎防疫限制。直至現在,整整有7件這樣的大事,其不確定性輪流拖低股市。老生常談:「股市討厭不確定性」,但這句話其實並非完全正確。股市討厭的是高企且持續上升的不確定性,而高企但持續下降的不確定性事實上是推動牛市的因素,為股市復甦提供動力。
的確,香港和中國大陸在2022年上半年實施的防疫限制,激起了不確定因素。如今,新冠病例不斷增加,而大陸面臨的疫情亦阻礙其重啟步伐,令部分港人不禁思考政府會否撤回放寬措施。
市場有這種恐慌可以理解,惟中國大陸和香港其實整體上都向着重啟目標進發。期間可能會出現小阻滯,不過大家對此都明白,在有效的股市運作中,大規模恐慌早已反映到股價之中,所以小阻滯不太可能左右股市。
全球防疫趨緩 催谷經濟增長
防疫限制確實對經濟造成明顯衝擊,但當加快放寬限制時,短暫的阻礙很快便逆轉過來。回顧2020年香港首次實施防疫限制時,2020年首季度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季挫5.4%,第二季度則下降1.2%,但至2020年年中,隨着香港成功挺過第一波疫情,相關限制逐步放寬,2020年第三季度GDP急升,按季增長2.7%,第四季度則上升0.6%,而2021年第一季度GDP更漲5.8%。之後,香港再度實施嚴格的防疫限制,經濟大受打擊,惟隨着政府放寬限制,各種活動又開始增多。此規律在全球都適用,包括中國大陸、美國、日本和歐洲,即使稍微放寬限制,亦會刺激經濟增長。
除香港本土因素外,俄烏戰爭亦增加不確定性。戰爭發展局勢尚不明朗,但股市的主要擔憂很清晰:戰爭範圍擴大會導致通脹加劇、能源價格飆升。然而,以目前狀況來看,這場戰爭似乎不會蔓延至烏克蘭以外的地區,這對局勢應該是個明朗訊號。隨着歐盟和美國發出針對俄羅斯的石油禁令,且俄羅斯對此的零星回應亦更加清晰,不確定性應該會減低。迷霧消散,實情就會逐漸浮出水面:俄羅斯石油並未退出市場。中國和印度繼續大量買入俄羅斯原油,印度更在全球銷售俄羅斯石油精煉產品。與此同時,美國加速提高其石油產量。當投資者了解到這些情況時,這場恐慌應該可以平息。
美國選舉明朗化 恒指可走強
央行陰霾亦將散去。美國正在穩步加息,香港金融管理局亦緊隨其後,以維持與美元掛鈎。歐洲央行加快「縮減」量化寬鬆政策,並計劃於7月和9月加息。我們很快便知道效果,但無疑局勢將會變得更加清晰。
今秋,隨着美國中期國會選舉臨近,不確定因素亦隨之減少。每逢中期選舉年,年初通常都會因為選舉活動而浮現不安情緒,擾亂全球股市。今年美國執政民主黨多數會在中期選舉失利,帶來看漲僵局。這是因為總統拜登不得民心,而且民主黨以往一直都只是以輕微票數優勢主導國會。僵局意味規則不會有太大變化,因此企業可放心部署資本。對此,股市喜見樂聞。香港亦會從中獲益:恒指與美國股市的關聯度是0.56,相對較強(1.00代表完全同步,而-1.00則代表完全不同步)。
毫無疑問,現在市場的不確定性很高,但趁着不確定性下降之前買入,在一年過後就會發現這是明智決定。因此,投資者應保持冷靜,記住那句老話:「如果你想等到確定性,那時股市是個很昂貴的市場。」一旦局勢開始明朗,股市通常都會走高,而反彈的速度和幅度都會出乎意料。在局勢尚不明朗時買入,陰霾散去後就會加倍快樂。
作者為Fisher Investments的創始人、執行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官。Fisher Investments是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資金管理公司,為全球大型機構和高淨值人士提供服務,目前在超過15個國家發表專欄,亦曾撰寫多本暢銷投資書籍。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日央行續偏鴿 勿望圓滙大升 |
上一篇: | 要做貓人 不做貓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