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28日

周榮佳 保險解碼

安聯訴訟 港投資者三大疑問

近日基金界發生了一單頗為轟動的新聞,來自德國的知名金融機構安聯集團,旗下美國子公司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US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達成協議,承認欺詐指控,被罰款58億美元。

由於安聯有不少基金在港發售,其中更不乏大熱產品,不少香港人也認購。在訴訟結果之後,安聯公布把資產轉移到另一間公司Voya Investment。有投資者因而擔心,安聯在港基金是否受到牽連。

先說說事件的來龍去脈,事緣數年前,安聯的美國子公司推出了一個名為Structure Alpha的投資策略,可以做到對沖基金的長倉及短倉投資。但整個策略結構極度複雜,涉及結構性產品,所以只限在美國發售,兼且以私募基金形式進行,對象亦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其後有人發現該策略的3位基金經理有不當行為,於是入稟美國法院,控告安聯欺詐。有關訴訟持續兩年,直至早前5月17日始有定案,就是安聯承認指控及被罰款。

已做撥備 派息關乎投資表現

香港投資者看到此新聞,不禁有以下3個疑問:

香港發售的安聯基金會否受牽連?據安聯回應指出,涉事基金沒有在港銷售,相關團隊主要在紐約,至於香港基金的管理團隊則坐鎮聖地牙哥,兩支團隊獨立運作,沒有任何關係,所以對香港的基金,以至對香港的投資者,影響都不大。

安聯被罰58億美元巨款,會否令集團財務陷困境,因而左右派息表現?確實,58億美元並不是小數目,但原來安聯早已為這筆罰款做了撥備,所以今次的裁決結果對安聯財務影響反而不大。至於香港的基金價格及派息情況,主要還是看投資表現而定,與安聯本身的資產無關。目前環球股市市況飄搖,所以近期基金價格甚至派息或會造成一定壓力,但相信與訴訟亦無直接關係。

既然訴訟已塵埃落定,為什麼仍要把基金資產轉往Voya Investment?此舉對香港的投資者又有影響嗎?據了解,經美國司法部深入調查安聯其他投資團隊並沒有參與事件,卻罰安聯不能再用「Allianz」在美國從事業務。由於安聯旗下很多基金運作正常,為了保障投資者利益,所以安聯特別把其他項目轉到Voya Investment旗下,用這間公司的名義繼續正常運作。如果大家查一查Voya的背景,會發現這並非新公司或空殼公司,而是一間超過40年歷史的美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規模(AUM)達到2500億美元,比安聯轉入的1200億美元資產多一倍。合併後,這公司AUM已達3700億美元,規模更大。

安聯表示,有關安排對香港投資者其實無太大實際衝擊,雖然在基金資料中,投資經理一欄會轉為Voya,但實際上仍是舊有的基金管理團隊,運作方式及投資流程都不變。

大家看完上述的資料後,如果有買安聯的基金,應該可以舒一口氣,因為相關事件幾乎與香港的大熱基金沒有關係。

此外,筆者還想帶出一點,就是買互惠基金(Mutual Fund)的重要性。在香港發行互惠基金,必須過五關斬六將,達到香港證監會眾多要求,包括投資限制、基金管理公司、代管人/受託人的資格、資料披露和營運政策等。

就像今次安聯訴訟事件,雖然出事的是私募基金,但因為本港亦有不少安聯互惠基金上市,所以當局亦需就事件與證監會溝通及作出相關回應,詳細解釋清楚事件的始末,以及對在港產品的影響,包括大家十分關心的派息政策等。這對小投資者而言,是很好的保障。

www.wavechow.com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