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2月31日

梁天卓 經濟3.0

兩年防疫政策回顧

兩年前,新聞傳出中國武漢出現一種新型病毒,大家對這神秘病毒一知半解,到底它的死亡率有多高?傳染力有多強?又是否一如十多年前的沙士一樣會來去如風?當時大家都只能估估吓。兩年後,大家都已化身成為病毒專家,每日確診數字「耳熟能詳」之餘,各項防疫抗疫措施亦能夠「如數家珍」。今日我就在這裏回顧一下兩年來的防疫抗疫經歷。

在疫情初期,世界各國都對當地確診數目是高是低十分敏感。這數字的重要性亦反映在當時各地民眾的行為和各國政府的政策上:一方面,民眾每日看新聞的重點和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都離不開當日有多少人確診;另一方面,政府亦為了令確診「清零」而實施不同程度的閉關鎖國政策。

從確診數目到重症數字

由於當時大家對這新型病毒並不了解,而確診後死亡率似乎十分高,大家對確診數目的重視並不難理解。不過,在疫苗面世後,確診數目這數字已變得愈來愈不重要。在歐美等疫苗接種率較高的國家,今年年中疫苗大規模接種之前,她們的確診、重症和死亡數字基本上是同步跌。然而,近日Omicron肆虐,歐美確診個案屢創新高,英國最新單日確診數字就高達接近13萬,但是重症和死亡卻仍然維持在雙位數字,是一年前曾經每日過千的幾個百分點,另據美國最新(10月底)資料,沒接種疫苗的一星期死亡率(包括所有染疫和沒有染疫人士)達0.0035%,是已接種疫苗人口的7倍左右!

防疫政策的目標和成本效益

說過很多次,一個理性的防疫和抗疫政策總離不開成本和效益的計算。在重症和死亡數字並沒有隨變種病毒肆虐而大幅上升的情況下,這對各國的防疫抗疫政策的成本效益有不少影響。舉個例,今年初澳洲和紐西蘭兩國仍然與中國及香港一樣採用確診「清零」政策,閉關鎖國一方面可以杜絕外來的病例,間接令本地的追蹤和隔離更容易,從而使確診和死亡數字降到最低,但另一方面把自己隔絕於外和不斷隔離的經濟和心理成本亦不可忽視。尤其是在疫苗面世之後,確診「清零」能夠減少的重症,以及死亡數字有所下降,在閉關鎖國的效益並不如前,加上民眾對自絕於外和不斷隔離愈來愈反感,澳紐兩國最終都決定放棄「清零」政策,實行與病毒共存。

早前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亦建議,本港明年3月全面落實「疫苗護照」,希望在整體接種率接近九成後向國際社會逐步開關。原則上,我同意政府應放棄「清零」政策,逐步向國際社會開關。

然而,我對袁教授「不可以無打針上學,去到3月起碼先打兩針」的建議卻抱有懷疑。首先,外國的數據已證明疫苗對老年人的效用更高,對年輕人則較低;其次,由於醫學界普遍認為疫苗最大功效在於防止重症和死亡而不是防止染病和傳播(即打針的正面界外效應並不如之前認為那麼高),我們是否需要要求年輕人的疫苗接種率目標與老年人同樣地高才可以向國際社會逐步開關?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