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9月6日

郭沛 華菁論壇

年輕人引領大灣區科創時代

疫情的持續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深刻影響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國內的政策也逐步在向「新製造」和「硬科技」領域轉向和傾斜,這是形勢所迫也是現實所需、未來所趨,意味着愈來愈多的資源、人才將向這些產業、企業聚集,身處大灣區的我們,有着「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地利。

在這個百年不遇的大時代,科技創新將深度影響,甚至主宰這一時代的走向和終點,而廣東和大灣區,將成為中國科技創新重要的前沿中心。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已取得了令舉世矚目的科技發展成就,創新能力、研發投入、產業國際競爭力已位居全國前列,也在向着科技驅動、製造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大步邁進。

另一方面,大灣區的科技發展也在持續換代,從過去跟隨和模仿學習型為主的產業模式,向更具備自主創新、知識產權和技術專利的轉型,因為大家深諳智能經濟時代,跟隨和模仿已經不足以支撐我們繼續突破前行。

製造業轉型成機遇

科技創新的主戰場也將是以「智能製造」、「新製造」為核心的實體經濟,製造產業在廣東的經濟發展中佔據着核心位置;針對智能製造,廣東省早前已經制定了長遠的發展規劃。

在推行智能製造的路上,廣東省也已經小有成績,不僅彙聚了像華為、邁瑞、比亞迪電子(00285)、大疆、富士康等國內外知名製造企業,也包括眾多硬科技創業的企業們,其中不少已經成為了科技獨角獸公司。

而在香港,眾多世界知名的大學,培養了一批具備國際水準的技術型人才,在銜接國際和運用大灣區科技資源和供應鏈上,也有着天然的優勢。

同時,「智能製造」、「新製造」的關鍵是面向消費市場的智能產品和服務業,從經濟數據來看,目前消費對經濟發展貢獻佔比達七成以上。

我國人均GDP已超過一萬美元,這一世界最大消費市場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巨大的需求,而內需市場的主體是個人消費群體,尤其是未來十年將湧現的、迄今為止歷史最大規模的中產階層,預計將達到3億至4億人口規模,這一市場的消費力和影響力不容小覷。

面向消費者的智能產品風潮,將在未來十到二十年誕生一批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和科技企業,也將促成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走到了要從Hollywood of Makers到Hollywood of Innovators轉變的重要時機。

要把握這一新機遇,不只需要具備雄厚製造業實力的區域經濟圈(比如粵港澳大灣區)發揮協同創新優勢,更需要一批年輕的創業者投入到這一偉大的事業來。

歷史告訴我們,年輕的學院派創業者在打造智能品牌方面沒有束縛,更具有獨特優勢。愛迪生在29歲時創辦愛迪生實驗室,31歲時發明電燈;盛田昭夫在25歲時創辦索尼公司;喬布斯在21歲時創辦蘋果公司;蓋茨在21歲創辦微軟公司;朱克伯格在20歲創辦Facebook;馬斯克在24歲創辦他的第一家公司;馬化騰在27歲時創辦騰訊;汪滔在讀研期間創辦大疆。

這些熱愛科技、敢於冒險、突破、不甘平凡的年輕人,就是敢想敢為的學院派創業者。

新理念培育精英

不過學院派創業者的出現和成功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科學、體系化的長期培養,這無論是廣東還是香港,都需要更加重視建立創新人才的培養體系,這方面廣東已快人一步。

在協助廣東、大灣區建立這一體系的人當中,便有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大疆汪滔的老師、「創業教父」李澤湘【圖】的身影。

李澤湘教授新近創立了「深圳科創學院」,希望以「新工科」的全新教育理念,培養頂尖創新人才,他相信年輕人,也持續向年輕人賦予科技創新能力。

這一「新工科」理念借鑑了全球工科教育創新走在前沿的學校,包括美國創新型工科教育代表歐林學院(Olin College),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史丹福設計學院(Stanford d.school)等。這一理念已得到廣東省、深圳市的認可,新工科教育的舉措也寫進了深圳市「十四五」規劃報告,可見深圳對於未來四十年創新人才培養的迫切。

李澤湘教授的理念在之前已得到實踐的驗證,就在幾年前,他在東莞創建的XbotPark機械人部落已經累計孵化了六十多家公司企業,達到了驚人的80%存活率,其中15%已成為獨角獸和準獨角獸企業,100%硬科技。

這些創業師兄師姐們在過去硬科技創業中踩過了很多坑,積累了大量創業的經驗,使之後同學們在創業的時候少走很多的彎路。

此外,李教授在香港科技大學的3126實驗室,二十多年間走出了二十多家出色的公司,整個的科創生態已近百家企業的規模,他們的產品很有可能成為後來者的上下游供應鏈,亦或是第一批客戶、第一個訂單。

由此可見,大灣區在科技創新上的優勢和資源,協助構建了深圳科創學院和李澤湘教授的科創生態,繼而反向推動了大灣區的持續科技創新,這樣的模式值得更多人投入其中,也能實實在在賦能和幫助到年輕人在大灣區的發展。

人力資源是核心引擎

大灣區製造業正在經歷新一次產業升級,在新製造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大灣區的創新生態、引領大灣區產業轉型升級、切入國內高端消費市場、創造更多智能產品公司、打造諸多知名品牌是未來趨勢。

在這之中,必然少不了大灣區年輕人的加入,因為人才是創新的核心引擎,在確立自身定位,找到市場痛點,運用自己在技術或商業方面的優勢,全身心投入其中,這樣的人才將成為引領這一科技創新時代的一分子。

作者為香港華菁會副秘書長、大灣區科創從業者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