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6日
倘若說新冠疫情令本已不確定的環球復甦之路增添波動,未免過於輕描淡寫。一方面,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中斷,相信會進一步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及運費,從而加劇通脹風險,為聯儲局「通脹屬短暫現象」的觀點帶來挑戰。
經濟復甦非必然
另一方面,東南亞的疫情升溫,以及變種病毒Delta在西半球的威脅日益增加,提醒我們經濟復甦絕非必然,巿場憂慮環球經濟增長或在今年餘下時間大幅放緩。
再者,美國可能再度瀕臨債務上限。美國財政部本月2日啟動緊急現金保留措施,避免聯邦政府債務超出限額。有關行動料可讓政府在不發新債下支付開支2至3個月,國會其後須上調或暫停設定債務上限,有機會令美國出現債務違約風險。無論如何,美國政治兩極化幾可肯定會促使部分國會議員再次把債務問題推向邊緣。
債務上限僵局的影響可分為兩方面;首先,美國財政部啟動現金保留措施,將會壓低短期孳息率,導致美國國債供應減少,加劇當前的抵押品短缺狀況,令貨幣市場及短期孳息率受壓。
此外,若出現明顯的無力償債情況,無力償債期限內到期的證券或被拋售,使其孳息率相對於其他地方上升。
在最近一次舉行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上,聯儲局仍然未有就其最終將於何時啟動縮表進程表態。我們認為,聯儲局需要果斷進行縮表討論,而隨着聯儲局開始縮減買債規模,預期美元將會逐步走強。事實上,過去一個月的價格走勢加強我們對美元樂觀前景的信心。鑑於美元滙率已超出我們的多項預測,故此,將進一步提高美元兌各G7及亞洲貨幣的正面預期。
長期國債孳息率方面,估計最終再度攀升。由於美國財政部在債務上限邊緣時啟動緊急現金保留措施,短期貨幣市場利率或因美國短期國債供應減少而有所下降。
亞幣短期料走弱
美國聯儲局開始討論縮減買債規模,導致市場憂慮資金流出投資組合,上月大部分亞洲貨幣兌美元繼續下跌。
泰銖方面,除非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重返收縮區域,否則我們不會把泰銖從目前的水平大幅調低。現時泰銖已走弱至我們之前的目標,我們將上調美元兌泰銖的預測,2021年第四季為33.6,2022年第二季為34.5。
至於馬來西亞,當地政府認為隨着疫苗接種率提高,該國大部分地區將在10月進入經濟復甦計劃的最後階段。預料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在未來4個季度仍將走弱,在本季面臨更大的貶值壓力。我們更新美元兌馬元的估算,2021年第四季為4.32,2022年第一季及第二季則為4.35。
此外,美元兌人民幣在上月大部分時間於6.45至6.49之間整固,並在上月28日漲至6.51的3個月高位。近期中央對科技公司的政策變化似乎開始令人民幣受壓。
雖然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前景穩定,但鑑於低基數效應正在減弱,今年下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會較慢,按年增長約6%,遠低於上半年的12.7%按年增長。
人幣或溫和貶值
中美之間的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龐大差異,曾利好人民幣而非美元,但隨着聯儲局漸轉鷹派,差異將會縮小。
因此,我們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將溫和走弱。最新的美元兌人民幣預測分別是2021年第四季為6.6,2022年第二季為6.68。
作者為大華銀行大中華區環球金融主管,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監管為走更遠路 震盪市中尋寶 |
上一篇: | 我的未來貓形機械人家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