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4月24日

Sundeep Gantori 宏觀灼見

金融科技對投資組合重要性漸增

相比其他行業,金融服務行業採納創新科技的速度較慢,部分在於監管措施、傳統消費習慣及其他規模化的因素。不過,這種情況已經開始改變,消費者對數碼科技的期望迅速演變,金融科技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也明顯提升。

全球消費轉移至網上

數據公司CB Insights的資料顯示,今年初,全球有75家金融科技獨角獸。隨着投資者尋求投資前景良好的新平台和顛覆性企業,金融科技獨角獸的數量迅速增加。美國方面,加密貨幣交易和託管平台Coinbase早前在納斯特直接上市,市值接近850億美元,超越傳統美國股票交易所的估值。然而,科技獨角獸也不再游離於監管之外。

全球金融科技行業正處於一個重要轉捩點,金融服務的未來將出現不可逆轉的變化。我們認為,投資者可從這兩個事件中獲得以下啟示。

第一,疫情令消費者轉向網上金融服務。全球消費者的行為轉移至網上,從我們購買日常用品的方式,到個人投資的頻率和複雜程度,各方面都正在發生轉變。

疫情期間,金融科技營運商降低費用和交易摩擦(transaction frictions),簡化受理流程,並擴大數碼支付渠道和增值服務範圍。對於佔全球人口約四分之一的千禧世代而言,他們漸漸期望能夠獲取具成本效益的數碼金融服務。

其次,科技企業在金融科技領域處於有利地位。在流動互聯成為主流之際,大型科技企業和小型初創企業紛紛開發金融領域。

政府監管以及大型科技企業的破紀錄市值,印證監管機構和企業將在金融科技領域發揮領軍作用。科技集團則在電子支付、保險科技、網絡借貸和投資平台等新的數碼業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我們認為,有意積極進行金融科技收購或投資的現有金融業者,可望鎖定先發優勢。

監管環境不容忽視

雖然如此,金融科技投資者不能忽視監管環境。金融科技已成為監管的重點議程,政策制定者採取全行業和特別針對金融科技的措施,在利用金融創新帶來的機遇之餘,也降低相關風險。中國更加嚴格的監管也迫使投資者重新評估金融科技的商業模式,將重點放在私人大數據的價值、資本要求和未來利潤上。

目前為止,美國加密貨幣領域的規則一直是自由放任,令到涉及該領域的營運商面臨重大的未知風險。

最後,私募市場可以提供早期階段的頭寸。剛剛上市的Coinbase和螞蟻集團便是靠着多輪私募融資實現快速增長的企業。對於金融科技行業來說,透過創投(風險資本)基金進行私募投資,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方式之一。從行業層面來看,市場仍然聚焦在另類貸款機構、支付、保險科技和挑戰者銀行(Challenger Bank),以及先買後付(BNPL)領域的新創企業。

我們預計,到2030年,整個金融科技市場的規模將增長兩倍以上,達到7500億美元。隨着未來更多金融科技公司陸續上市,投資者可以把握建立長期投資的機會,包括網上支付平台、金融科技區塊鏈和人工智能。

作者為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股票分析師,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