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4日
筆者曾經撰文提及「移民」(或「移居」)是退休策劃的另類選項,現綜合對各類調查的觀察,更加相信這將成為愈來愈多家庭考慮的選項。
日前,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公布「港人退休真實開支調查」報告,針對調查已退休人士的實際退休生活開支,及應付相關開支的收入來源。報告中包含很多有意思的發現,本篇只引述當中的部分數據。
具資產惟缺流動性
首先,退休人士的平均每月基本開支約11500元,而住屋開支佔約2373元。雖然是次調查並沒有問及資產的分布,不過由此推斷受訪者當中,大部分人擁有自置居所。另外,支持生活費用的來源,約三分之一來自家庭的供養;約三分之一屬於個人儲蓄;而來自被動收入的比例則只佔約30%。其中,只有14%的受訪者對於財政狀況感覺安全;約45%則表示「警惕」。
過去一段時間,有商業機構進行「香港富翁」調查,發現富翁們大部分資產都在「房屋」,比例高達七成以上。綜合這些調查和日常觀察,發現香港退休人士擁有1000萬元以上身家是很普遍,只要持有香港物業即可,畢竟樓價在過去20年平均上升了約4倍。
不過,這又反映出「富翁」原來不富的奇怪現象。假設一個家庭擁有1000萬元的資產退休,如果自住物業佔了750萬元,現金和股債等只有約250萬元,真正能用於支持退休生活的金錢並不多,有資產但缺「流動性」和「收入」,成為常見的退休問題。手上擁有的現金顯然不足以「慢慢搣過世」,畢竟香港人的平均壽命很長,男性的預期壽命達82.2歲,女性則是88.1歲。
物業出租 釋放價值
那做好投資及被動收入的構建又如何呢?的確是辦法,值得再展開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最大部分資產的自住物業是無法產生收入的,而安老按揭似乎未被市場普遍接受,因為很多退休人士始終有把更多的財產留給下一代的想法。
以上均是「退休移民/移居」在未來可能成為熱門話題的基礎,背後的邏輯是在高地價地區累積財富及賺取收入,再到低物價地區退休,其中一個重要策略就是釋放固定資產,讓本來用作自住的物業出租,然後在外地過更輕鬆的退休生活,又滿足傳承資產給下一代的需求。
適合「退休移民/移居」的地方首要因素是物價便宜、地理距離不太遠、生活文化相近,筆者認為,內地、台灣及東南亞也是不錯的選項。另外,在以上的國家或地區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地方較廣闊、本土的旅遊資源較多,退休人士不用到處「飛」,玩樂選擇也有很多。
當然,退休策劃絕不簡單,生活上包括醫療和長期護理等;財務上則需要有被動收入的構建,「退休移民/移居」的確是一個選項與思路,但對此有興趣的退休人士適宜作出綜合考慮,或諮詢相關專業人士的意見。
https://www.facebook.com/rayleecfp
作者為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主席。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移民理財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歐超聯會捲土重來嗎 |
上一篇: | 金融科技對投資組合重要性漸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