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4日
去年9月於本欄介紹一個「冷門但高增長的醫藥股板塊」,嚴格來說,那是一個醫療器械板塊,當中詳細分析了愛康醫療(01789)及春立醫療(01858)兩家公司,股價自當時起至3月13日,6個月間分別上升140%與129%,同期恒生指數卻下跌了11.5%,而兩企股價迄今持續逆市大爆發。
為什麼這兩家公司的股價那麼強勢?因中國人口老化,膝關節及髖關節置換的需求很大,但相關業務滲透率遠遠落後於已發展國家,造就一個很大增長空間的賽道。
此外,國家支持國產化,而這兩間公司產品質素已有水準,性價比高,具競爭力,可配合國家降價便民政策。況且,兩公司業績很棒,皆公布很高增長的盈喜。不過,這些都不及整個投資環境所促成的因素。
首重長線前景 估值其次
市場資金以往很喜歡發掘一些遭低估甚至忽視的中小型股票,我也很喜歡這個尋寶過程,會特意尋找一些業績不錯、財務健康、估值低企的股份;若其後股價上升,代表市場資金較自己遲找到此投資目標,投資的滿足感莫過於此。
可是,近兩三年,市場資金已非追求這些,如果投資者仍向此方向鑽研,相信會愈來愈失望,不是缺乏成功例子,而是出現的機率愈來愈低,投資效率及回報也隨之下跌。
市場資金近年聚焦買入屬高增長行業的優質公司,營業規模要較大,管理層須有計劃持續發展,並預期業績與盈利未來能節節上揚。但符合要求的公司數量不多,市場需求卻愈來愈大,供不應求下,估值自然被不斷推高,造成公司間貧富懸殊,估值上貴者愈貴,平者愈平。
買入增長股的最高境界是能夠把握每股盈利及估值同步提升的雙倍效應,市場稱作「戴維斯雙殺」,但以前是以低市盈率買入潛力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盈利持續增長後,以高市盈率沽出;現在則是以高市盈率買入潛力股票,待更高市盈率沽出。若仍沉醉於發掘低估值潛力股票,相信效率將大不如前。現時市場資金看得很長遠,投資某公司前,現價估值雖屬考量因素,但公司日後能走得多遠,以及有否能力搶奪更多市佔率,變得更重要。
守舊死追獅王 賺息蝕價
我投資港股20多年,期間經歷過不少市場資金風向的轉變,明白不可一本通書睇到老,投資者須適應巿場轉變,才可在股市走下去。
以滙控(00005)為例,至今仍有不少傳媒及投資者很關注該股表現,因近日跌至四五十元水平,息率升至8%重新吸引市場目光,相信有不少抱殘守舊的投資者也曾因而買入,在此回顧一下表現如何。
滙控每年皆在2月中旬公布業績,近數年全年派息也是每股4元,假設於業績公布翌日除淨前買入此股,2018年買入價81.6元,而今年業績公布翌日除淨前收報55.6元,累挫26元,期間只收息8元,連股息計投資金額也跌22%。若以2019年買入價66.05元計,則下滑10.45元,期間僅收息4元,連股息計投資金額跌10%。
這是典型賺息蝕價的例子;而以上計算還未反映其股價本周五(13日)收市時已進一步回落至45.7元。
投資者不可以太自我,須想市場之所想,因為上市公司的定價權由市場資金的整體思維決定,當市場對一些只有剩餘價值卻不能與時並進的公司失去興趣時,投資者為什麼還要逆水行舟買入,真的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嗎?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持有愛康醫療與春立醫療
作者簡志健(紅猴),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