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6日

呂梓毅 沿圖論勢

銅金比率再發警號

去年底,筆者透過銅金比率按年變化指標,指出2020年或爆發金融危機(詳見2019年12月5日本欄),近期該指標再度發出警號,反映市場憂慮並未隨着中美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而結束。今次我們跟進相關情況,以及探討下一波金融動盪的潛在根源。

正如以往本欄分析,由於銅廣泛應用在建築和工業等層面,銅價的變化某程度可作為經濟盛衰領先指標,故銅向被稱為「銅博士」(Dr. Copper)。至於黃金,則屬於避險資產之一,每當市場避險情緒高漲, 金價多受惠而上升;反之亦然。故此,銅金比率某程度可以窺探環球經濟大環境及金融市場的狀況。

去年聯儲局出招紓危機

從多年來銅金比率走勢可見,每當其按年變幅下挫兩成(-20%)或以上時,環球經濟多數表現不濟,金融市場亦可能出現/處於某種危機之中【圖1】(註:油價與金價比率亦大致可帶出相若訊息,詳見2020年2月1日「信析」)。

事實上,去年8月底、9月初(即美國聯儲局回購利率顯著抽升前)「銅金比率」便按年下挫約24%,觸及負兩成的門檻,筆者當時指出環球經濟前景未許樂觀,金融市場甚至於短期內爆發金融風暴(詳見2019年9月2日本欄)。

回望當時事態發展,金融市場隨後確曾出現美元回購利率急飆觸發的一輪美金緊絀震盪,再加上中美貿易談判仍然陰晴不定,為當時環球經濟前景蒙上陰影。若然不是聯儲局於9月下旬透過公開市場操作注資,其後更大規模買入短債(行動類似量寬),短時間內在市場釋出海量流動性;又或者中美貿易談判沒有「斬件」分階段達成協議,去年底市場或早已爆出金融風暴。

或許正因為聯儲局「出招」在短時間內注入海量流動性,以及中美貿易談判達成首階段協議,緩和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憂慮,銅金比率於去年12月曾由低位爬升至-10%位置,高於負兩成門檻,移除出現金融震盪的警號。

不過,踏入2020年,隨着新型肺炎疫情持續惡化,一方面,觸發資金湧入黃金避險;另一方面,環球經濟前景再度蒙上陰影,令銅價等商品價格急速下挫,造成上月銅金比率再度回落至負兩成以下的水平,按年最新亦回落至-26.6%,屬2016年4月以來的新低。金融風暴醞釀再次亮起紅燈。

那麼,是次潛在金融危機的風眼又是什麼呢?

港企盈警復回升

美股本周初連續兩日錄得升幅,納斯特指數周二(4日)更創歷史高位收市。部分市場人士分析,升市是因為預期環球經濟可「免疫」,並保持不俗的增長。是耶?非耶?

首先,僅從全球確診武漢肺炎數字,或是彭博新聞出現Coronavirus(冠狀病毒)的報道統計,可見數字迄今保持飆升的狀態,意味疫情高峰期尚未出現【圖2】。在這情況下,目前又怎能那麼早下定論,評估疫情對環球經濟衝擊有限呢?

其次,正如去年底本欄提到,從多項數據顯示,環球經濟本來經歷近兩年的下行趨勢後,於去年底確實呈現回穩的勢頭;例如,較少數據「水份」而反映內地經濟表現的李克強指數,於去年12月反彈至9.4的近15個月來高位;多個主要股指每股盈利預測按年變化,近月來下行勢頭亦有所緩和【圖3】,反映環球經濟表現有回穩跡象。故此,去年底本欄預測今年環球經濟或出現溫和的復甦。不過,經過近期疫情衝擊,相信很大機會將摧毁本已增長動力疲弱,並處於萌芽階段的環球經濟。

產業鏈備受影響

事實上,過去一個月疫情爆發期間,商品尤其油價和銅價大幅下滑【圖4】,以至香港上市公司發出盈警(Profit Warning)的數字亦再次回升,反映環球經濟增長,以至企業盈利前景都再度呈現轉弱的兆頭。

再者,在當前疫情下,多地被迫「封城」,不少企業停產甚至倒閉,嚴重影響多個產業鏈的供應,例如,汽車零部件和電子零件等等,預料同樣會反過來抑制經濟活動,令環球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

最後,資金斷裂、企業違約預料進一步惡化。環球經濟增長再度放緩似乎在所難免,中國自然首當其衝受到很大壓力,個別證券行甚至預測今年首季內地經濟增速不足4%。在受到疫情蹂躪內地經濟再度放緩的陰霾下,可以預期今年企業違約數字將增加,並且可能令內地銀行呆壞賬數字飆升。

值得留意的是,正如年初筆者分析,過去兩年內地企業破產申請、債務違約和違約但已解決的合併宗數,分別高達145筆和147筆(詳見2020年1月1日「信圖分析」),涉及金額逾千億元人民幣,是有統計以來最高兩年,相信今年情況將更糟糕,尤其僅是滬深指數成分股合共3770間企業,2020年餘下時間到期債務涉及金額高達7670多億美元,較2021年或2022年高出近三成和兩成半【圖5】!

 

人民幣或考驗7.2

總括而言,銅金比率近日再度下挫至負兩成門檻水平之下,預示金融市場很可能正醞釀新一輪危機。危機的風眼相信緣於當前新型肺炎疫情爆發,引發中國(甚至是環球)經濟增長再度轉弱,以至因此衍生企業違約和內銀呆壞賬飆升所造成。當然,金融危機最終會否出現,還端視目前疫情的發展、各國央行,尤其聯儲局和人行如何應對當前潛在危機。

不過,若然中央重蹈「大水漫灌」的老路,能否令經濟真正起死回生,還有待觀察,惟人民幣再度明顯受壓應沒有太大懸念,預期美元兌人民幣的走勢如去年底的預測,將大部分時間在7算以上浮動,今年或有考驗7.2的機會。

信報投資研究部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