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
私人財富管理公會和畢馬威中國發布《香港私人財富管理》年度報告,報告基於對公會會員機構的網上調查及跟行業高管進行的訪談。今年香港在管資產規模和整體盈利能力展望受到宏觀經濟等逆風影響。在這態勢下,行業依然維持正資金淨流入,總資產收益率表現好於各主要指標。
香港私人財富管理行業在2018年受到全球和地區性不明朗因素影響,鑑於較為遜色的資產表現,在管資產規模下跌2%至76000億港元。儘管如此,私人財富的投資回報率總體而言仍優於主要市場指數,表明行業依然能為客戶創造價值。
不過,受訪客戶對願意承擔風險的程度持不同意見,主要由於中美貿易緊張局勢、英國脫歐和美國政壇的不確定性等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了投資前景和風險胃納,客戶較多持有現金資產和低風險投資,對交易成本的控制也愈見嚴謹。面對這一趨勢,伴隨在管資產規模下降、對費用透明度的關注提升及監管合規成本增加,導致短、中期營業利潤下降。
滲入內地市場主渠道
報告指出,兩大領域呈現高增長機遇。第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利香港作為離岸財富中心吸納來自中國內地的財富;第二,吸引更多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可刺激市場增長。
發展中的大灣區是國家發展藍圖的重要一環,在帶來大量機遇的同時,也成為滲入內地市場的主要渠道。對於尋求服務高淨值人士的私人財富管理機構來說,區內的進一步發展將成為關鍵。
三分之二受訪者表示,進一步滲入中國內地市場是推動香港私人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在未來五年,來自中國內地的在管資產規模有望增長至佔整體私人財富管理市場的一半份額。近八成受訪者認同,容許資本更自由地從大灣區各地流入香港的私人財富管理投資產品有助鞏固香港作為亞洲乃至全球領先的財富管理中心地位。
家族辦公室服務湧現
另一方面,市場重點關注吸引家族辦公室,受訪者表示,有超過一成的在管資產來自於家族辦公室,私人財富管理機構應着眼於服務中國超高淨值人士的新型家族辦公室。
這些中國超高淨值人士有不同的要求和特點,他們崇尚自主的投資風格,要求有自助服務的渠道;他們更為需要一個結合其商業和投資銀行設施的綜合平台,以營運其業務活動。為把握良機,不少私人銀行正發展自身的家族辦公室服務能力。
報告還有從科技、監管和人才三個角度深入探討。有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數碼方案未能滿足客戶要求。監管變化把科技資源從着重客戶體驗的項目遷移至着重合規的項目上,監管要求的收緊為客戶流程進一步增添複雜性,造成數碼服務難以同時兼顧合規和客戶體驗。
隨着監管要求日益複雜,香港私人財富管理行業有必要發展監管科技。例如,為滿足本地適當性要求,機構可開發一個適用於整個行業的盡職調查工具,為債券和基金提供盡職調查的相關資訊。
監管挑戰和人才缺口
受訪者認為,財富來源、投資適當性和披露要求是三大監管痛點,監管當局正努力通過定期會面和對話與私人財富管理機構接觸和進行協作,以尋找切實可行的方案來解決關鍵的監管問題。
私人財富管理行業最缺乏的人才是客戶經理,成功的客戶經理必須具備特定的專業技能和廣泛的人際網絡,因此很難從橫向招聘覓得合適人選。為了填補人才缺口以及提升橫向招聘的成功率,受訪機構認為可推行覆蓋全行業的措施,包括推動客戶經理職業發展和擴大潛在招聘的管道、全行業協作進行人才篩選,以及由政府出資進行轉行再培訓等。
雖然面對嚴峻的宏觀經濟環境,但新機遇繼續為私人財富管理機構帶來增長渠道。企業需要實施戰略以滲入中國內地市場和吸引家族辦公室,並善用新興科技以應對監管環境變化和交付優質體驗,方能取得長遠成功。
作者為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百年企業再創新 |
上一篇: | 投資管理行業如何善用AI及大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