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14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美家庭乏積蓄 靠退休金難捱

筆者不想退休,皆因熱愛工作之餘,積蓄不足以應付理想的退休生活。幸而筆者仍能選擇是否繼續工作,很多人負擔不起退休生活,仍要堅守工作崗位。電視廣告聲稱聘用財務顧問是享受豐裕退休生活的關鍵,優秀的財務顧問無疑能助一把,問題在於要有足夠積蓄供他們投資,很多美國人根本儲蓄有限。

退休需要多少錢?退休時積蓄將有多少?筆者本周探討退休的種種疑慮。

如果計劃65歲退休,屆時健康仍然良好,家族擁有長壽基因,預料能活到90歲,享受25年退休生活。單憑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提供的退休福利,能支撐生活嗎?

根據美國社會保障管理局的最新數據,絕大部分退休人士每月領取聯邦退休金2000美元或以下,很多人獲得少於1000美元,平均金額為1413美元。假如光靠這筆退休金維持老年生活,晚年就要向遊船河及打高球說再見。

社會保障從來不是完善的長期退休計劃,原意讓退休工人毋須貧窮度日,推出有關措施時,人均壽命較短,能活到65歲已算長壽,大部分人退休期短暫得多。現在人類活得更長,對退休福利要求更高,政客沒有潑冷水之餘,有時反其道而行之,呼籲當局增加退休福利。

供款賬戶餘額縮水

重點在於:社會保障或保障有限,退休人士需要更多收入來源。

理論上,退休人士應該避免依賴社會保障過活,必須還有積蓄。可惜很多人沒有餘錢,箇中原因眾多。筆者認為部分人理財不善,漠視儲蓄的重要。可是美國入息數據顯示,大部分美國人收入不足以享受中產生活之餘,儲蓄也難以支撐超過20年的退休生活。

根據財經網站dshort.com創辦人肖特(Doug Short)的圖表,按定值美元計算,調整工時後,目前美國非經理級員工的平均周薪為779美元,貼近40年來的高位。數以百萬計接近退休年齡的打工仔畢生年薪「頂籠」4萬美元,難怪他們欠缺6位數字的退休積蓄。

簡單不過的道理,以如此低的薪酬水平,他們必須極度自律,才能把年入6%供款上限,存入專為私營企業僱員而設的401(k)退休計劃賬戶。美國人口超過3.3億人,只有極少數人擁有足夠退休儲蓄,得以安享悠閒的晚年生活,實在令人震驚。

「商品大王」加特曼(Dennis Gartman)最近分享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數據,他指出截至去年底,美國共有13.38萬名「百萬富翁」退休賬戶超過100萬美元,看似數目眾多。惟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的數據顯示,「百萬富翁」數目銳減,去年第三季人數逾18.74萬人。

此外,美國聯邦退休儲蓄投資委員會(FRTIB)負責監察美國聯邦公務員個人退休金賬戶「節儉儲蓄計劃」(TSP)的運作,FRTIB發現TSP賬戶的「百萬富翁」人數同樣大減,由去年9月底逾34128人,跌至去年底的21432人。對純粹投資於股市的「百萬富翁」來說,去年第四季是災難;對分散投資的「百萬富翁」而言,成績僅算「糟糕」。

不過,加特曼把焦點放在401(k)賬戶、專為教育機構或非牟利組織僱員而設的403(b)退休計劃賬戶及個人退休賬戶(IRA),三者的平均餘額去年齊齊縮水。401(k)賬戶平均餘額由去年第三季底的10.43萬美元,減至去年底的9.56萬美元;403(b)賬戶同期由8.51萬美元跌至7.87萬美元,IRA賬戶則由10.63萬美元下滑至9.84萬美元。

然而,加特曼認為令人側目的不是平均餘額的跌幅,而是賬戶餘額只得或接近10萬美元,令人不禁想知道,一般退休人士依靠微薄的退休金,究竟過着怎樣的生活?他們還有其他積蓄嗎?假如退休金已是他們的所有,美國將陷入重大危機。

上一代及上兩代人就幸福得多,很多享有資方提供的確定給付退休金計劃(defined benefit plan)及其他退休保障計劃,現在延續這類福利的私營企業鳳毛麟角,401(k)、IRA及社會保障的退休金又不足以讓普羅百姓享受舒適的退休生活。

財政狀況天壤之別

目前美國最低收入的四成家庭平均儲蓄不足3萬美元,以中位數計算,這類家庭的儲蓄是零美元,財政狀況跟收入最高的家庭可謂有天壤之別。收入最高的一成家庭平均存款超過96.15萬美元,以中位數計算積蓄超過15.65萬美元。收入最高的1%手頭更加充裕,平均儲蓄近249.6萬美元,中位數約112.5萬美元。

問題在於美國八成家庭積蓄少於10萬美元,不足以支撐最簡單的退休生活。假設節衣縮食,每年僅從儲蓄計劃提取5%幫補生計,以存款10萬美元計算,每年取出5000美元,即每月僅得417美元,即使再加上社保退休金,根本難以應付生活開支。若果按揭未供完怎辦?還要應付汽車貸款怎算?

筆者近期細閱有關退休賬戶的文章,幾乎每篇均提及去年第四季損失慘重。但一個問題進入筆者的視野:這類退休賬戶把至少一半資金投資於股票指數基金。部分讀者或問:「問題何在?這類基金已經反彈,人人返回起步點。」

當然不會那麼快就收復失地,筆者一再指出,經濟衰退並未跟隨熊市(去年12月的小崩盤勉強算是熊市)而來,代表出現「V」形復甦,正屬目前的狀況。如果熊市伴隨經濟衰退,意味將經歷漫長的復甦期,股市可能狂瀉四成至一半。股市下挫一半,須回升一倍,投資者才能保本止損。在對上次熊市,收復失地需時5年。

熊市伴衰退擴虧損

根據金融網站Macrotrends的圖表,過去10年標普500指數飆升超過3.5倍,401(k)及IRA同期升幅低於一倍,部分源於投資者在股市低位止蝕離場,待回升後才再次入市;也基於投資者在2009年把大部分資金轉投債市。總之,退休基金的表現可能遜於預期。

當下一波經濟衰退及熊市來襲,經濟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反彈,復甦期或來得更緩慢。筆者一再指出,巨額債務能阻慢復甦期,龐大債務導致經濟停滯不前,而美國正累積巨額債務。

在任何情況下,當下一輪經濟衰退降臨,美國政府債務將很快上升至30萬億美元,然後暴漲至40萬億美元。美國政府負債纍纍,會否步日本後塵?暫時仍是未知之數,始終美元仍是全球央行首選儲備貨幣,美國在全球貿易及金融擔任獨一無二的角色。

不過,筆者預計最低限度,復甦期步伐將緩慢得多,甚至出現雙谷經濟衰退(double dip recession)也不足為奇,屆時股市指數基金虧損更加嚴重。

面對市場波動,必須制訂應對策略,可惜數以百萬計人全無準備。戰後嬰兒潮一代踏入退休年齡,遇上雙重問題。首次,很多同輩缺乏足夠現金應付舒適的退休生活;其次,即使擁有足夠積蓄,「銀彈」可能因熊市重臨最終耗光。

應怎麼辦?筆者首先建議無論屬於任何年齡組別,應盡量儲錢,把錢存入任何退休計劃或其他享有稅務優惠的退休投資安排,然後額外儲蓄。現在就下決心開始儲蓄,就算每月僅能省下數十塊錢也不拘。當養成儲蓄習慣,就愈來愈輕易做到。

固定收益投資策略

第二,押注於至少有機會避開熊市的投資計劃,買入持有策略(buy and hold)理論上行得通,實質對大部分人不管用。筆者不厭其煩指出,身處目前的經濟環境,理應投資於交易策略,切勿沾手指數基金。當然投資於以實際天數計息的債券(actual bond)、房地產、私募債權(private credit)等固定收益策略,也是無任歡迎。

第三,除非健康狀況糟糕,否則忘記已年屆65歲退休年齡。不妨延長工作年期數年,即使因按情況,需要轉行也不打緊。

第四,注意身體健康,不但能省下醫療開支,還能保持良好體態,得以繼續工作。況且保持身心活躍正是健康之道。

可是筆者做齊以上4點,仍憂慮退休金不足。雖然筆者認為社會主義及進步派政客的政策令人恐懼,他們批評薪酬不均及貧富懸殊確是一矢中的。以百分率計算,企業盈利處於最高位,勞方薪酬卻返回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水平。

筆者不是鼓吹工會仿照1930年代發動大規模工潮,但必須處理工人低薪問題。當局愈是採取拖字訣,最終問題只會惡化,反而付出更昂貴的代價。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逢周四在《信報》及信報網站www.hkej.com刊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