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日
林日彥不是工程師,所以不知道究竟沉降標準應該如何釐定才是最安全,只是我會問一個很基本的問題,如果一開始政府相關部門把沉降幅度的安全水平定在25毫米,亦即意味這是一條安全水平的警戒線。如今為了讓沙中線可以盡快復工,我們偉大的特區政府竟然選擇在假期前夕周五晚上10時半發出新聞稿,表示放寬沉降幅度至95毫米,之前停工的部分沙中線工程,得以復工。
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市面一片混亂,特區政府以沒有法律依據為由而拒絕宣布停工,讓香港人同心協力先修復自己的家園,相反主要官員似乎更關心那條高鐵是否能順利通車多於香港市民的安危。由那一天開始,大家應該已經看清楚港人的性命安全其實遠不及那些基建鐵路工程能否如期完工般重要。
身兼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主席的田北辰為政府解畫,稱不認為政府是放寬標準以令會展站地盤可以復工,還反問如果沉降是影響路面及樓宇結構,政府及港鐵(00066)將來又如何面對社會?
看見如此回應,有點悲中從來,理論上政府及公營機構,的確是要面向社會及面向群眾負上責任,但是觀乎近年特區政府的作風及一些公營機構的處事方式,卻又有多少是真正面向香港的社會群眾?香港人對過去信賴的政府及機構均失掉信心,其實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因我們看得太多太多的搬龍門事件了,我們看見政府為了達到一些目的,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地任意搬龍門。
對平民權貴有兩套規則
釋法DQ議員、加入追溯權連環DQ議員、行李門事件、律政司司長知法犯法,大家都可以看見政府及公營機構是如何任搬龍門來遷就權貴。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靠點滴累積回來的,只可惜香港人卻是一次又一次地看着政府原來是有兩條線、兩套規則!平民百姓是一套、權貴卻是另一套時,大家又怎能對政府建立信任的態度?
今日政府可以把沉降幅度25毫米放寬至95毫米,如果建築中地盤繼續出現沉降,而且超過95毫米時,政府又是否會進一步放寬標準?這一刻,可能港鐵、政府及路政署會相信95毫米的沉降幅度並不會構成重大的事故及影響,但能否明確地告訴香港人,過去個半月停工進行的加固措施是否能保證沉降情況不會再惡化?
大家明白,頭已洗濕,必須繼續洗下去的困局,只是政府扮演監察項目的角色,是有責任迫使相關機構提高透明度,向市民解畫及想方法解決及杜絕問題,而不是採取「不停搬龍門,過了海就是神仙」的心態。明明是肥佬的人,因為特殊原因而一定要讓他及格,於是不惜降低準則,調低及格分數,自行拖垮水平。這種心態如果繼續蔓延至不同機構及行業,香港還能保住國際都會之名嗎?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變陣攻雲業務 騰訊借勢反彈 |
上一篇: | 炒家心態唔會益街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