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6日
踏入第二季,筆者預計中美貿易爭拗將持續,恒指連番跌穿100天線,10天、20天及50天線均有下跌趨向,來一次真跌破,並回落至28000至30500點上落區,機會不低。
大市於清明節假期前閃跌,之後會否因美國官員較溫和語調而回升?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應利用每次反彈套現,增持現金,靜候更具值博率水平吸納優質股。中美貿易談判玩Show Hand,真假難辨,目前市場情緒主導大市,投資者不妨因時制宜,第二季「換馬」強勢板塊,減低入市風險。
去年靠少數板塊撐大市
炒股不炒市無論在牛市還是熊市均適用,代表資金在某時段追逐個別強勢股份及板塊,弱勢股則不獲垂青。筆者經常以板塊輪動視為炒股不炒市的代名詞,亦可視為跟紅頂白的入市操作,趁中港股市在清明節假期休市,不妨回望去年與今年首季板塊的表現,作為第二季尋寶參考。
被視為健康牛的2017年升浪,全年恒指漲35.99%【圖1】,升幅主要集中在少數股份,以板塊區分,期內汽車升93.27%,科技升90.16%,地產升55.96%,保險升50.33%,電子升49.71%,金屬升47.83%。
2017年第四季,恒指只有8.58%升幅【圖2】,醫療保健漲19.06%,為各板塊之首;騰訊(00700)維持強勢,科技板塊有16.92%升幅;筆者看好的航空板塊升15.82%;平保(02318)強勢,帶動中資保險股漲15.39%;汽車板塊則僅升9.79%。
筆者原先估計今年首季呈大上落市,有波幅無升幅,最終全季恒指漲0.58%,期內表現最佳的是醫療保健,有16.72%升幅【圖3】,這板塊在內地政策扶持下,逆市有好表現。至於涉及零售產銷業務的製造業板塊,今年首季有7.64%升幅;地產漲5.1%;資金避險,公用事業升4.83%,建築升4.8%,航空亦有4.77%漲幅。
不過,2017年三大強勢板塊明顯回吐,汽車板塊去年有93.27%升幅,到今年首季卻跌15.4%,保險板塊跌3.66%;科技板塊亦放緩,僅錄得0.06%升幅。
醫藥保健對貿易戰免疫
上述板塊的輪動,正正反映踏入2018年後資金流向轉變,可作為部署第二季投資的參考。醫療保健板塊於第二季首兩個交易日依然有升幅,以2017年至今年首季計,這板塊累漲58.38%,強勢畢現。醫療保健不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內地人口老化,民眾對醫保需求日益增加,加上不斷有利好政策扶持,例如國務院將促進仿製藥研發,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和價格政策。此外,大部分醫療保健股業績均優於預期,令這板塊短期升浪可跑贏大市,技術走勢以石藥(01093)、國藥(01099)、三生製藥(01530)、綠葉製藥(02186)及華潤醫藥(03320)偏好。製造業方面,以佐丹奴(00709)、利郎(01234)、特步(01368)、李寧(02331)及安莉芳(01388)較可取。
對息口敏感的地產股,作為內地經濟維穩支柱之一,表現並非太差,部分本港地產股受惠消費零售及樓價持續高企,走勢榮辱互見,可視為與大市同步的板塊。
公用事業板塊冒起,反映部分資金流入避險,當中以內地燃氣股與新能源股較可取,包括中國燃氣(00384)、華能新能源(00958)、光大綠色環保(01257)及大唐新能源(01798)。投資者在第二季可逢低吸納上述4個板塊,相信可跑贏大市。
科網股有基本因素支持
投資者應了解風險與回報成正比,任何投資回報必與承受風險多寡掛鈎,精明投資者可盤算其值博率,作為入市依歸。面對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危與機,美國總統特朗普絕對是投機製造者,目前市場十分情緒化,因而大幅震盪,其言行掀動中美貿易相關產業,以至亞馬遜等科網巨企所面臨的政策風險,估計短期會有不少跌幅。
不過,一旦貿易戰能達致雙贏局面,目前備受Facebook與亞馬遜拖累的科網板塊,年內隨時有望重展升浪。新經濟科網板塊過往引起市場無限憧憬,其強勢有基本因素支持,不妨等待水份蒸發後,令真正價值浮現。今年首季強勢的板塊超買,必有回調,投資者可趁機收集,但對今年大幅上落走勢的預期未有基本性變動。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
上一篇: | 貿易戰驚魂甫定 息魔又恐殺埋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