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
“My interest in life comes from setting myself huge, apparently unachievable challenges and trying to rise above the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nting to live life to the full, I felt I have to attempt that.”
「我生命的樂趣來自定立巨大及似乎不可能完成之挑戰,並試圖超額完成……將生命活至最充實,我認為我必須要去嘗試。」維珍(Virgin)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解釋他為何要在1984年創立Virgin Atlantic Airways。
不安於現狀 打造多元化企業
每間成功企業背後,總有個令人會心微笑的小故事:當年布蘭森20幾歲時,有次準備乘當天最後一班飛機到British Virgin Island跟女友約會,怎知航班取消,若要上機就要「包機」。布蘭森當然負擔不起,但靈機一觸,即時在附近找到一塊黑板並寫上「Virgin Airline-$39 to BVI」的字句,一班乘客即時湧上,「眾籌」成功,「港版泥鯭的士」相同模式之「泥鯭BVI飛機」團成行,包機成功開出,布蘭森順利到BVI會佳人。其後,布蘭森真的創立維珍航空(Virgin Airlines)。
布蘭森是想到就行動的人,不會考慮自己是否預備好,是否有完美計劃。當然,他並非儍瓜不計算風險,但只要是calculated risks不會令企業死亡,就可以嘗試。
布蘭森於16歲輟學,創立Student雜誌,其後創立郵購唱片生意,賺取第一桶金後開辦Virgin Megastores售賣唱片。光是擁有售賣唱片「平台」不滿足,布蘭森創立Virgin Records唱片公司,直接跟歌手樂隊如Rolling Stones及Sex Pistols等簽約出唱片,自行發行。
喬布斯(Steve Jobs)夢想以蘋果電子產品改變世界;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通過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將世界連結(connecting the world);馬斯克(Elon Musk)用電動車及太陽能解決能源危機,全都以「救世主」或「超級英雄」拯救地球的形象出現。
布蘭森似乎只是人做我做,瓣瓣做,有點雜亂無章。Virgin Mobile電訊業務、Virgin Care健康業務、Virgin Vacations旅遊業務、Virgin Experience Days娛樂業務……到最近的Virgin Orbit人造衞星業務及Vox Space火箭業務。布蘭森認為,專注單一業務太沉悶及無新意,所以致力打造個跟大眾生活各層面有接觸的多元化集團。
享受當王者 視業務如「親生仔」
此外,布蘭森喜歡創立不同的「親生仔」業務,最不願意將「親生仔」業務出售,因為等於將一班員工交給買家處置。美國矽谷(Silicon Valley)的初創企業不少從創立第一天,就計劃如何出售套現賺錢,然後買樓買車結婚生子享受人生。布蘭森反而覺得,把過多的金錢放在銀行、花過多時間陪妻子的丈夫,人生是悲哀的。
人生除了金錢物質及家庭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有存在感,今天風氣流行投資理財,享受人生。不少八十後炒樓炒股賺到令生活無憂的金錢,終日無所事事;專業人士或生意人努力工作及經營生意,把財富存入私人銀行,提早退休後開餐廳酒吧消磨時間,人生頓失光彩。布蘭森是享受在Virgin王朝不斷創造「親生仔」及當「君主」的感覺。
FAAMG(Facebook、蘋果、亞馬遜、微軟及Google)改變人類行為及生活模式,改寫人類歷史,創造天文數字的財富之餘,也成為「神話企業」。不過,要成為朱克伯格、貝索斯(Jeff Bezos)、喬布斯、蓋茨(Bill Gates)及佩奇(Larry Page)等,除了擁有個人能力及堅持,還需天時地利人和,配合潮流大勢,有金融市場的金錢力量,才能成事。布蘭森所做的只是從現有商業模式改良創新,相對簡單及容易執行。
人生精采,並非遙不可及。FAAMG要靠運氣,Virgin Group靠努力。
(編者按:陳振康最新著作《生涯規劃 Super上流力》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特朗普拿下聯儲局 ? |
上一篇: | 善用羊群心理 借勢取力致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