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
當去年底香港人拍掌歡呼以為終於有人「以家為重」放過香港人時,誰知卻是「水鬼升城隍」,加入國家領導人行列,至今作為一個看守政府,仍然想繼續有所作為。看着其意氣風發率領一眾人去「大灣區」考察回港後的連番言論,認真覺得不可理喻。
此人由5年前上任至今,除了成功地令香港人處於一個嚴重分化的對抗局面外,另一所謂的「豐功偉績」是步步跟貼阿爺政策,由「一帶一路」的全面配合推行,到現在的所謂「大灣區」概念,叫香港人搬上大灣區生活,究竟有多少是從香港人的角度出發?心照不宣。
不過,一人吹雞,萬人奉承,這是香港現在的特色,於是連臨時財爺也要叫香港人不去日本改往恩平浸溫泉,如此有趣的言論就連旅遊達人也要問一句:「這是否爛gag?」或許財爺應該先邀請最愛去日本旅行的教育局局長,親身示範不去日本賞櫻浸溫泉食放題,反而轉往恩平品嘗當地的紅酒溫泉再來一些街邊小食,想必過癮非常。個人認為勿論政府究竟只是想出口術向阿爺邀功?還是真心希望配合阿爺在香港的長遠人口統戰策略?不得而知,不過政府做宣傳也應該認真一點吧。
尋機遇不等於忘根
然後再望望工聯會的鄭耀棠,更建議中央開放政策,允許港人在大灣區可照樣收看香港電視、上網、用Facebook和WhatsApp,這樣才做到港人北上生活、工作、讀書,才能和留在香港一樣。此人建議猶如另一爛gag,但是卻能突破盲點,道出重點之一。
其實對於這種港人北上定居的建議已非新聞,背後當然有一定的考慮。表面上,大家可以說這是因為香港地少人多,居住成本愈來愈貴,人工往往追不上通脹,香港人在香港的生活只會是愈來愈百上加斤,所以香港人應該考慮成本相對較低的珠三角一帶,這種論調在回歸至今一直存在。然而,過去多少人退休北上後,始終發覺醫療食品安全等等都無法得到保障,結果還是回流。
何以一個原本屬於我們,而且是土生土長的地方,如今卻有一班人千方百計想我們離開?然後每天卻繼續讓那個150個審批權也不在特區政府手上的政策橫行?
股票市場上有一種概念為「溝淡」,甚至「換馬」,眼看現實中香港的未來人口發展政策,是否也在採取一種逐漸「溝淡」然後可以「換馬」,方便統治及管理的一種策略?
每次看見這種叫港人北上定居搵食的言論,總覺難頂,我們可以放眼世界,四出學習不同地方的優勢及尋找機遇,但不等於忘根,惟有這個政府,無時無刻都叫香港人離開香港。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