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9日
特朗普是否有一個成熟的「中國政策」,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特朗普過去幾年的言行反映他一切都是為了得到民意支持、競選連任,或者滿足他內心對自己的某種「完美」的期待。他的矛盾之處在於,或許他真誠地認為美國的失業是由於中國和墨西哥的工廠導致,因此要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同時他又在民主、人權等價值觀上與中國或多或少地站在同一隊伍中,對言論自由、民主制度、人權等美國傳統上很重視的價值觀不屑一顧,甚至很羨慕中國領導人鞏固權力的方式。
特朗普也不會捲入過去長久以來的關於對中國「接觸」還是「遏制」的討論,他會在需要的時候向中國發起貿易戰,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向中國喊話,要求中國幫助調查拜登和他的兒子。這與他對待北韓的態度有相似之處:一切都可以討價還價。
相比總統的不可預測,美國副總統彭斯的立場看似更穩定。繼去年在哈德遜研究所發表對華「鷹派」演講後,今年10月彭斯再次發表講話,繼續要求美國對華持強硬立場。
彭斯鋪後路 講話留餘地
彭斯的演講設計得很精巧:在對華強硬派看來,這代表了特朗普內閣的對華立場;在支持美國道德外交的人看來,這體現了美國對香港、新疆等問題的關注;在期待與中國合作的人看來,貿易戰可能進入尾聲,新的協定即將簽署。而且,彭斯雖然提及台灣,卻表明美國同時遵守三個聯合公報,暗指不支持台灣獨立;他支持香港和平的抗議,同時也將美國與香港的街頭暴力切割乾淨。
一貫立場鮮明的彭斯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特朗普在中國問題上的立場?特朗普處理外交問題看似不可預測,但卻對自己的外交團隊有很大的掌控力,從班農開始,屢次更換內閣成員,留下能為自己服務的人。相信彭斯的兩次中國談話,應該是事先與特朗普有過溝通。在這樣的假設下,是否存在特朗普內閣在明年大選前向選民釋放混合訊號、迎合不同立場的選民的可能?當然是有的。
彭斯今年的講話其實已經被推遲兩次,都涉及中美貿易戰的時間問題。若把這次講話放在美國國內對特朗普啟動彈劾調查的背景下來看,那麼包括特朗普宣布美軍殺死IS頭目巴格達迪,都可能是特朗普為穩定民意而做的努力。當然,彭斯也可能有自己的議程。一旦特朗普在選前被彈劾,彭斯有可能成為接任的總統,或者成為共和黨下屆大選的總統候選人。因此,一篇看似強硬但處處留有餘地的演講也符合彭斯的利益,並且以特朗普的語言能力,他並不會輕易看出彭斯演講中的微妙之處。
特朗普或許分不清在總統這個職位上,個人利益與他所代表的國家利益之間的差別。對他總統任期構成威脅的任何勢力,都是他的敵人;能夠幫助他消除這種威脅的任何勢力,都可能是他未來的朋友。可以預見,年多以來中美貿易且戰且談的情況,假如到了11月,雙方就貿易戰達成了某種初步協定,無論這份協定的實際效果如何,特朗普都可以在推特上宣布,是他的努力使中國讓步,這將使美國選民受益。他未來還會繼續與中國的習近平主席一道努力合作等,到時,中國又會變成一個潛在的朋友。
因此,在特朗普任期內討論美國政府是否有一個穩定連續的中國政策,這本身是一個矛盾的問題。客觀地講,特朗普任期內除了貿易戰之外,並沒有穩定的中國政策,但是判斷中國是特朗普的朋友還是敵人,有一個標準是非常穩定的,那就是與中國打交道的結果是否有助於特朗普贏得民意支持。在接下來直到大選前的一段時間,墨西哥邊界、移民等問題也會與中國問題一起成為特朗普用來向選民展示其外交能力的活躍工具。
張倩燁 政治風險顧問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金融海嘯孵出中式文明國家 |
上一篇: | 中美鬥而不破 貿戰落幕金融登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