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7日
多年以後,美國選民會意識到,在2020年,他們錯過了一次機會改寫歷史。
楊安澤(Andrew Yang)【圖】,現年44歲的華裔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出,如果他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將通過放發「自由紅利」(Freedom Dividend)的方式來緩和民生問題。具體地說,每位18歲以上的美國公民將得到政府發放的每月1000美元現金,沒有其他任何附加條件。而這筆錢將通過徵收增值稅的方式來實現。
他的「問題發現」能力其實並不輸給特朗普──我希望讀者不要誤會的是,儘管特朗普的許多具體政策,比如遣送非法移民、與中國開展貿易戰等,我既不支持也不看好,但有一點我一直認為他是對的,那就是他看到了美國社會的問題:中低收入的白人階層長期被忽視。只是他的問題解決方案是錯的,並且是危險的。
倡月派千美元 助過渡AI轉型期
楊安澤同樣看到了美國社會的問題:失業、經濟衰退的風險、貧富差距增大等,但他更冷靜地看到,導致美國失業的原因,並不是特朗普所說的「中國」,而是「自動化」。這一點在我過去的文章裏屢次講到,也有學術研究成果支持這一結論。他預測因自動化導致的失業在短期內不會消失,也就是說經濟發展並不能在短期內創造出新的行業來提供更多的工作職位,或者現有的勞動力並不能短期內通過快速學習以滿足新工作的技能要求。因此,通過徵收增值稅來支持「自由紅利」,幫助美國公民渡過艱難時刻。這個稅種的另一個好處是,如Amazon等以避稅聞名的科技企業也將納稅,這意味着公民將分享科技發展帶來的紅利,以抵消自動化帶來的部分就業損失。
至於這種「無條件現金支付」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為公民提供更高的效用,有聲音質疑這多出的每月1000美元對一些人來說可能只意味着更多的酒精和毒品消費。對此,楊安澤的回應是,即便人們在1月份犯了錯,也有機會在2月改正。
這一政策構想的一個不足之處是,假設實施,則需要公民在現有社會福利與每月1000美元之間做出選擇,而就算是整個社會做出了統一的選擇,舊有福利制度與新的現金支付轉型過程在美國效率下很可能也需耗時數年。而「無條件現金支付」在經濟學實驗中未必比「有條件支付」更加有效率。舉例說明,若政策目標是提高接受現金的人群某種職業技能,條件是只有他們在某種職業培訓課程中註冊並完成學業才能得到現金,這筆轉移支付帶來的附加價值可能遠遠大於現金本身。另一個問題是,在政策持續性不確定的情況下,人們可能預期只有4年或8年的有限時間可以接受這筆現金,因此並不會做長期存款打算。
雖然這一設想大膽而且稱不上完美,但楊安澤的建議、他的競選立場是民主黨候選人中難得的能被部分特朗普支持者接受的一位。與其他民主黨候選人動輒對特朗普和共和黨進行言語攻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楊安澤極少攻擊特朗普。我認為這正是一個深度對立的社會最需要的領袖的品質:求同,而非加深對立。
此外,楊安澤在目前的10位民主黨候選人中,更加年輕、有活力、有魅力。他在宣布參選前是一位企業家,平時非常注重與年輕人交流,講話風格注重實務、扎實而富有幽默感。在我看來,他的個人魅力不輸給當年的奧巴馬。雖然兩人都為法律博士(JD)出身,但奧巴馬的公共發言風格非常符合美國傳統的政治正確。2016年特朗普的當選冰冷地宣告了舊有的政治正確話語體系在美國的失敗,如今若拜登或其他建制候選人(Established)仍固守舊話語,只會輸得更多。因此,我認為楊安澤是民主黨及其支持者的最好選擇。
只可惜,一位亞裔面孔的候選人,被美國主流媒體認為希望渺茫。這不僅是楊安澤的弱點,也是美國選民的損失。
張倩燁 政治風險顧問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政治賭徒連環輸 英揆危危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