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日
今年的香格里拉對話(SLD)看點頗多,北韓問題、中國在南海的影響力、美日澳印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印太戰略」都會是各方關注熱點。
特朗普與金正恩懸而未決的峰會令今年的SLD格外引人注目。雖然SLD東道主新加坡在美國與北韓之間並不扮演斡旋的角色,但若「特金會」能夠順利在新加坡舉行,對新加坡打造「亞洲日內瓦」的形象無疑有加分作用。「特金會」原本預計於6月12日舉行,距離SLD不到兩周時間,因此新加坡在SLD期間,是否會以某種方式做出努力促成「特金會」將是一大看點。
同時中國在美朝之間的角色也值得關注。北韓政策的不可預測性與北韓問題相關訊息的低透明度,令研究者甚至其他利益相關國往往無所適從。中國在其中參與程度如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影響北韓的態度,是否也會參加「特金會」等問題,也將是SLD的看點之一。
印度角色日益重要
對中日兩國來說,馬來西亞在SLD的表現也值得關注。馬哈蒂爾領導的新政府上台,對外界釋放了混合訊號。對中美日3國來說,馬來西亞的對外關係都更加難以判斷。造成這種困難的原因有如下幾方面:首先是領導新政府的首相與30年前是同一人,這使得外界在分析馬來西亞時不免將現在的馬來西亞與30年前的馬來西亞的對外政策做比較;其次,在過去30年內,國際秩序、大國實力發生了巨變,中美權力角色的轉移,令上述的今昔對比多了一層不確定因素;第三是新政府上台後,新政策在何種程度上是兌現競選諾承,又在何種程度上能夠揭示未來政策偏好,都是難以確定的。
馬來西亞在SLD上對東盟與印度、中國等大國關係問題的表態將是新政府釋放訊號的指標之一。儘管對於自身的「東盟國家」定位不變,但在對於南海問題的表態,馬來西亞新政府將比過去相對溫和的納吉(Najib Razak)政府更加強硬。「在中國對南海宣布主權之前,我非常支持中國,我對很多人,包括對日本都表達過我的觀點」,馬哈蒂爾最近受訪時說。他多年來一直認為,相比征服了馬來半島的歐洲人,中國人更早到達馬來半島,但卻從不是一個征服者。但如今的中國更加強大,因此很自然會有更多野心。雖然他仍然相信中國不會成為一個侵略者。這意味着馬來西亞新政府將在南海問題上比過去更強硬,在中國與西方之間更謹慎地尋求平衡。
今年的另一個看點是印度總理莫迪將在SLD上發表主題演說,此舉突顯印度在地區安全問題上的角色日益重要。自從特朗普上台,美國的亞太盟友開始感到不安,紛紛尋求替代方案解決安全問題。
由日本和印度積極倡導的美日印澳QUAD試圖在安全領域合作,最近澳洲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也表示希望4國在本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所作為,此舉頗有與中國的「一帶一路」競爭的意味。特朗普曾提出「印太戰略」,雖然目前這一戰略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缺少實質內容,但這一戰略由澳洲提出,也得到日本、印度的積極回應。特朗普雖然表示其施政將優先美國國內問題,也將前總統奧巴馬時期的政策遺產逐一拆分,但「印太戰略」與「重返亞洲」在地理上有極大重合,甚至擴大了「重返亞洲」的版圖,一個新的戰略競爭態勢似在展開。在此前提下,新加坡乃至東盟國家對QUAD的態度將改變本區域內未來戰略競爭的格局。
張倩燁 政治風險顧問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營救人質難靠美 日寄望「安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