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26日

許寶強 EJ GLOBAL plus 環地視野

馬克思主義概念

 

生產關係

在每個階段,人類社會都是由剝削者和被剝削者兩大部分組成,構成「生產關係」,無階級的共產社會除外。

 

剝削者

少數掌握「生產方法」,即擁有生產所需資源、工具和技術的人,例如奴隸社會的奴隸主、封建社會的地主、工業社會的廠家等。剝削者是社會的上層結構,建立政治體制、法制、意識形態去保障其權力地位。

 

 

被剝削者

大多數作為「生產力」的人,勞動力一直被上層社會剝削,例如佃農、工廠工人等。

 

 

 

唯物史觀

隨着文明進步,人類的生產模式也會改變,在過程中部分被剝削者掌握新時代所需的生產方法,生產關係就會開始洗牌,直到原剝削者建立的體系被打倒,進入下一個社會階段。

 

階級鬥爭

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係是由資本家及無產階級構成,而當無產階級意識到自己被資本家剝削勞動力時,就會團結一起並反抗資本家,形成階級鬥爭。

 

無產階級專政

經歷不斷的階級鬥爭後,數量眾多的無產階級最終必定能打倒資產階級,組成政府,處於權力頂端。而「無產階級專政」的最終目標,就是創造一個無階級的理想社會。

 

經濟理論

交換價值與使用價值

商品價值可分為交換價值(Exchange Value)及使用價值(Use Value),其中交換價值就是商品的市場定價,而使用價值體現於勞動,即根據生產時平均需要多少勞動力而決定。

 

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的意思是資產階級透過壓榨無產階級的勞動力,例如延長工時、壓低工資等手段產生的利潤。剩餘價值是勞動者生產出來,但卻被資產階級佔有,用來累積他們的資本,於是形成剝削。

 

異化(Alienation)

無產階級遵從資產階級的意志來生產,也就是說他們勞動的成果最終並不屬於自己。於是勞動的本質就會「異化」,工人失去對勞動的自主權,對工作和生活失去控制,被資產階級擺布;努力從事生產只會令資產階級更強大,反過來削弱自己。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