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
筆者在10月撰寫的文章中,引用了法國外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早前的警告:「數月內北韓就能擁有可攻擊歐洲、美國的核導彈。若無法阻止北韓,衝突無可避免。」勒德里昂在9月說出這句話,相隔兩個月,前半句已經應驗;後半句的「若無法阻止北韓,衝突無可避免」,筆者也嚴肅待之──現在確實是看不到能夠阻止北韓的希望。隨着北韓內外交困進一步惡化,北韓外長李勇浩放言將在太平洋上空試爆核彈以回應美國制裁的警告,極有可能演變為事實。
北韓數日前成功試射一枚橫空出世的「火星15型」洲際彈道導彈,從官方公布的視頻和照片分析,這次試射的導彈,比7月初試射的「火星14型」在技術上有明顯躍進:彈身更粗更長、使用向量引擎,以最高彈道發射,頂點高度4475公里,用53分鐘時間飛了950公里。按照射程可以是三倍於頂點高度的距離計算,這枚導彈的最大射程可超過1.3萬公里,涵蓋美國全境,當然也把歐洲籠罩在內。
領袖與蛔蟲榨乾北韓人
儘管外界還有人懷疑北韓是否有能力把核彈小型化到裝進彈頭,並完整重回大氣層,但根據國際防擴散機構的專家研判,北韓歷來都在每一次試射或試爆中盡可能地採集數據,以便改進各項技術,這次的試射,北韓一定也在飛彈上安裝了和核彈質量相同的模擬彈頭。假設北韓還沒有這個能力的話,這種僥幸心理無異於自欺欺人。
這次的試射,北韓還首次亮相一款碩大無比的九軸移動發射車,作為「火星15型」的發射平台,並強調是完全自製。此舉無疑是擺脫了大型導彈要依靠中國的八軸特種車運載和發射的限制,在反封鎖和持續發展方面又向前邁進一大步。
金正恩在軍事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代價,是國內愈來愈嚴重的饑荒和逐漸顯露的人道危機。北韓正邁入寒冷的冬天,糧食歉收、援助減少、外貿萎縮, 首都平壤以外的城鄉飢民愈來愈多。飢餓和寒冷正逐漸奪走愈來愈多人的生命。北韓那種所謂的全民免費醫療保障,對黎民百姓幾乎毫無意義。
早前一名駐守板門店的北韓士兵叛逃南韓,過程堪如荷里活逃亡大片,這名24歲的姓吳士兵身高1.7米,在北韓士兵中已經算高個子了,畢竟是駐守板門店的門面。筆者在北韓見過無數人民軍,街上走的、地盤裏搬運的、參與閱兵的,身高僅有1.5、1.6米的人民軍比比皆是,而且面黃肌瘦,嚴重發育不良。這名叛逃士兵身中同袍數槍後被南韓軍人拚死救出,送到醫院搶救,手術期間不斷有蛔蟲從破裂的腸道湧出,最長的27厘米,差不多9吋長。南韓醫生驚訝於這種只在教科書上看過的寄生蟲,也相信這麼「發育健全」的寄生蟲,是因吃了不潔的食物而致。當然,在缺少化肥的北韓,領袖金正恩動員國民收集各種糞便包括人糞當肥料,由於處理過程簡單粗糙,各種寄生蟲也就隨着食物進入人體。而所謂食物,有的話也只是粗糙的粟米為主,大米都欠奉。
除了極少數權貴,北韓絕大多數人都被兩種寄生蟲榨取着他們的一切,一是領袖,二是蛔蟲。
對於北韓這次試射導彈,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如既往地先在推特上發表一番強硬言論,然後致電中國的習近平,要求中國進一步加強制裁北韓云云。其他實質反制措施都欠奉,包括前不久在朝鮮半島海域巡弋的三艘航空母艦,也不見有動靜。
金正恩政權就是在這種大國各懷鬼胎、勾心鬥角的夾縫中,左右開弓又安然無恙,還不斷坐大,開發出愈來愈可怕的毀滅性武器。觀乎北韓一再把外界當作笑話的誓言付諸行動的往績,其外長李勇浩9月份聲稱將在太平洋上空試爆核彈的言論,結合這次試射「火星15型」後官方的措辭,來一次實彈試射、試爆,未必是空言。到了那一天,也就是全人類都必須承受的核戰危機。
譚信非_資深新聞工作者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台國防自主淪貪腐護身符 |
上一篇: | 津新總統學鄧小平經改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