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
美元持續強勢,人民幣等非美元貨幣幾乎一面倒受壓。人民銀行昨日宣布,為了穩定外滙市場預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把遠期售滙業務外滙風險準備金率,由零上調至20%,是約兩年來首度作出調整,明天(28日)生效,亦是人行繼本月初下調外滙存款準備金率後,不足一個月內第二度出手撐滙價。綜合分析認為,重啟外滙遠期風險準備金,可短暫壓抑單邊炒貶值的氛圍,但由於美元利率高於人民幣,年內人民幣兌美元仍會向下,年底前料下試7.2。
月內兩托滙價 增沽售成本
所謂外滙遠期風險準備金,即銀行向客戶售出外滙遠期收回人民幣時,要繳交20%的風險準備金,為未來潛在風險作計提準備,一般由客戶支付,意味他們買美元沽人民幣成本增加,從而減低沽人民幣誘因。
內地監管部門再出手撐滙價後,人民幣依然未脫困,主要受美元續強拖累,美滙指數昨曾升破114,高見114.527。
人行昨開出中間價報7.0298,較上周五(23日)的6.992,下跌378點子或0.54%,是逾兩年以來首次失守7算。據路透統計,人行已連續23個交易日定出較市場預期為強的中間價。
美滙指數於高位徘徊,在岸人民幣(CNY)市場由沽盤主導,亞洲交易時段收報7.1464,較上周五跌360點子或0.51%;至紐約交易時段,CNY一度低見7.169,昨晚夜盤收報7.1485。
分析:央行有多招可阻貶值
離岸人民幣(CNH)走勢同樣疲弱,昨曾失守7.17,低見7.1738,貶值361點子。截至今晨5時20分,CNH報7.1738,每百港元兌91.39元人民幣。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人行尚有多項工具可以調節,如果滙價異常波動,除了可再下調外滙存款準備金、調升外滙遠期風險準備金,更可重啟逆周期因子、加大離岸市場央票發行規模、強化跨境資金流動性管理等措施。王青補充,監管部門也會強化與市場溝通,引導市場預期,防範外滙市場順周期行為引發「羊群效應」。
滙豐料CNY年底下試7.2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指出,參考往年經驗,上調外滙遠期風險準備金率是應對滙率波動的重要且有效的宏觀審慎措施,今次重啟有助調節遠期購滙需求,抑制單邊貶值「羊群效應」,促進人民幣滙率穩定。
滙豐報告稱,今次措施將增加人民幣沽空成本,短期內遏抑看淡投機活動,惟美息高於人民幣利率,投資大方向仍會是買美元沽人民幣,預計CNY到年底將下滑至7.2水平;該行上周初報告曾更新其對CNY年底預測至7.1。
花旗報告亦提到,人行以往多輪調整外滙遠期風險準備金,都只會加強滙價雙邊波動,制約升貶值速度但不會扭轉趨勢,要留意有關當局未來會否再加推包括引入逆周期因子等措施,支持人民幣滙價。該行認為,當滙價波動加劇,貶值預期較強的情況下,或有更多滙商造淡人民幣,估計CNY未來底部是7.3。
2015年8月11日,人行突然把人民幣中間價大幅推低導致滙價急挫,人行當年9月首次引入外滙遠期風險準備金,比率為20%,以壓制貶值預期;2017年滙價回穩兼升得較急,故把相關準備金率下調至零;及至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人民幣再受壓,人行調升準備金率到20%,去年則減至零。事隔兩年,人行再調升至20%。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人行單日逆回購1350億 半年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