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剩餘時間:23天17小時

2023年9月18日

大灣區專題_GBA經濟創新導航

大灣區升級轉型成港商新增長點
劉會平:供應鏈「洗牌」 朝高增值進發

中國經歷3年防疫封控,期間大灣區經濟發展沒有停步。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劉會平表示,在疫情時,製造業更傾向追求供應鏈的靈活及多元化,明白有需要在中國以外增加產能,這亦加快了大灣區的產業轉移,推動灣區發展高增值行業,例如現代服務業、創新科技等。他坦言,內地經濟增長雖有所放緩,但大灣區的經濟規模龐大,對港商及外商而言,都是具潛力的新增長點。

過去幾年,疫情令全球供應鏈「大洗牌」,製造業產能加快移出內地。劉會平接受專訪時說,因中國生產成本不斷上漲,低增值傳統製造業生存愈見困難,產業轉移在疫前已出現,疫情防控令企業有更大需要另覓生產點,「中國+1」生產策略變得重要,「許多企業轉到東南亞設廠,不再擴大內地產能。」

劉會平稱,過去大灣區的內地城市是傳統製造業集中地,當傳統製造業遷出,令這些城市有更大動力發展其他高增值行業,各地政府都在策劃升級轉型,響應高質量發展。

集工業金融高科技於一體

根據貿發局資料,大灣區的整體產業分布,在過去3年出現變化,如今區內是集工業、金融、高科技於一體。其中,大灣區西岸主要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現代服務業及先進製造業,主要行業包括電子產品、醫療設備等;東岸則以知識密集型產業及服務業為主,主要行業包括金融、服務業、新興產業、高科技、互聯網、電子通訊等;北部正由勞動密集型轉移向技術密集型產業,主要涉及零部件製造、機械設備、汽車、農業等。

落戶前先了解各地優惠政策

劉會平表示,由於不同城市會有針對不同產業的優惠或補貼政策,各地的產業和人才分布亦不同,鼓勵有意在大灣區投資的港商在決定落戶點前,先了解各城市的優惠政策。他透露,現在港商就投資大灣區的查詢,都是集中較高價值的行業,例如健康概念食品、美容、專業服務、醫療及教育等。

中國內地今年上半年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5.5%,復常後的經濟復甦情況較市場預期緩慢。劉會平坦言,環球經濟目前受多方面困擾,例如息口高企、供應鏈混亂導致的庫存積壓等,這些挑戰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化;惟即使內地經濟放緩,大灣區的經濟規模仍然龐大,加上灣區銳意推動高質量發展,對金融、建築等專業服務有需求,為香港業界提供機會參與,從中找到增長點。

9城市GDP總值達香港4倍

在2022年,大灣區的GDP達到1.94萬億美元,其中,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的GDP總值達到1.56萬億美元,是香港GDP的逾4倍。今年上半年,廣東省首兩季GDP規模,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中排名首位;按年GDP增速5%,全國排名第18。

採訪、撰文:陳詠賢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