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0月4日

莫連雲 開卷偶拾

細想我國茶藝

近年咖啡店之潮流,總使我想起茶,因兩者命運相似:彼此本來是藥,後來變成日常飲品,再經美學家細究其煮法、飲法、器皿、煮具之後,就有人開小館,請人來好好品嘗其美。西方人品嘗咖啡之小館,就是今日之咖啡店。我國人品茶之小館,是舊時茶館與茶樓。而日本人品茶之小館,則是學茶道專用之茶室。

日本美學家岡倉天心寫過一本《茶之書》,向世人介紹日本茶道的美學境界,細說茶道與禪和生活態度之間的美學關係。我讀過作者對茶的見解後,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國的舊茶樓或茶亭,想想超級市場裏一列列膠瓶中茶,旁觀冷氣商場中的連鎖咖啡店,略有所悟,亦感可惜。

無常美與缺失美

此書從唐代陸羽之《茶經》開始,細論中國茶傳至日本後,禪師如何將茶與禪融為一體,化成茶道。茶道似乎充滿繁文縟節,規矩嚴謹,例如主人要在客人面前清潔茶具,縱然茶具早已清潔過,一塵不染,因清潔打掃也有其美,許多藝術品皆要清潔。而茶碗亦有前後之分,主客交碗時,前後位置要準確。參加茶道者,不許隨便談天,經過低矮小門,躬身而進後,就要靜靜等茶室主人呼喚,即便在茶會閒談,也只談茶室與室外庭園之大小裝飾,談茶碗飾紋之美,不談人間是非。

作者認為這些嚴謹規矩背後,也有其美感與意義,人必然靜下心來,才能好好細味茶之獨特芳香,而人若將茶道視作藝術,就一定要對生命有真誠態度,方能感受每條規矩之美感,而除了這些規矩之外,鑑賞茶室也是茶道必學之事。

茶室是學茶道之地,茶室之布局與建築材料也與茶道一樣嚴謹,而且富有禪宗意味。作者說茶室要有內涵,其裝潢擺設,就要使人感悟出道家的「無」,禪宗的「無常」或「活在當下」之人生觀。茶室應盡量空無一物,這種無物美感背後之義,來自《老子》一句:「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窗戶之用處,在於其空無,而茶室亦同,對學習茶道之人來說,茶室對他們最有益之物,就是其靜謐空間。從道家或禪宗角度看茶室,實與人身無異,只是暫借之皮囊,故此,人在裏面學茶道,應活在當下,將這次茶會視作此生唯一學茶道之機會,不妄想將來。而裏面的裝飾與茶具,亦應如大自然之花開花落一樣,順應自然,默默更替,刻意更換新物,或刻意保存舊物,也有違自然。

讀到此處,我想起《莊子.大宗師》中,子來有一段話說,若有鐵匠冶鐵造器,這塊鐵忽然跳起來說「我一定能成為鏌鋣寶劍!」,鐵匠定覺得此鐵不祥;而建造茶室的人一定懂得此理,所以一定要將茶室外表建得平凡樸素,若茶室建得太耀眼華麗,看起來就像不祥之鐵一樣,天天高呼「我是茶室!」,這就與道家思想之美相悖。故此,傳統茶室的建築材料與飾物茶具,顏色皆樸素,例如茶室多用茅草竹柱建造,這些材料不如堅石,會隨歲月腐朽,故此合乎「無常」之美態。

在自然萬物中,並無二物完全相同。即便同一事物,在每個人眼中,亦各有瑕瑜,有偈云:「千江有水千江月」,月只有一個,但人人心境不同,心中載有不同江河,因而看出不同月影。茶室之布置也應如江中月一樣,不必對稱,不必平衡,若有缺失,客人自會在三四小時茶會間,用想像力彌補之。這是缺失之美,也是自由之美,其實道家思想與禪宗思想之要旨,不就是要人學會掌握真正的思想自由嗎?

讀過岡倉天心之妙論後,連忙尋來陸羽之《茶經》一讀,再翻查文獻,發覺我國之茶藝,曾經也與日本茶 道一樣,早就與美學融為一體。我國人視煮茶品茶之閒情為至美至善,而非如日本人般,視茶道之嚴謹規矩為美。讀蘇軾着著名茶詩《汲江煎茶》,便能一窺古人煮茶品茶之藝術:「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蘇軾說煮茶要取「活水」,故在夜裏走到江邊,從江中深水處取水上來,他又說煮茶要用「活火」,即有焰之炭火。從此句詩已見蘇軾煮茶前,早已花了多少心力覓好水,尋佳炭。唐代過後,許多文人雅士也將品茶心得寫成書,例如明代許次紓著有《茶疏》,書中「飲時」一節,簡明扼要說出品茶之美,例如「心手閒適」、「小橋畫舫」、「清幽寺觀」、「鼓琴看畫」。所謂「一日清閒自在仙」,我國文人雅士品茶之「仙境」,其實可媲美日本茶道之禪思。

已失品茶之美學?

但我再看下去,看到近代,似乎只見香港舊茶樓(當時茶樓與酒樓有別)或舊台北農村茶亭。超級市場貨架上有瓶瓶冷茶,街頭小店有茶與果汁糖漿混成特飲。《茶疏》所說的閒適品茶氣氛,《茶經》煮茶之法,蘇東坡尋活水活火來烹茶之心思,似乎已不復見。我們這些現代人,果然就如岡倉天心在書中所言:「變得蒼老又實際,喝茶只求喝個味道」。

列子曰:「人而無義,唯食而已,是貓狗也。彊食靡角,勝者為制,是禽獸也。」有現代人故作老成說,商場如戰場,人應為財死,故連喝熱茶之閒暇也捨棄,耗盡生命與人爭利,其實此舉與禽獸爭食無異。有人自詡飲食專家,天天找「新口味」冷涼甜茶來喝,其實此飲食貪欲與做人只為爭食吃飽一樣,毫無美感,也毫無智慧。日本人尚有茶道,將古人賞茶之美學融入生活,使生活更愉悅閒逸,我國人是否中了「現代化蠱毒」,故而殺死煮茶品茶的閒逸美呢?

撰文 : 莫連雲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