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3日
與許多類型的血液科疾病相似,血友病對於多數市民來說,仍是頗為陌生,僅有的印象,可能是「病人容易流血不止」,甚或「不可隨便接觸患者」等,結果各種謬誤逐漸產生︰血友病會傳染,是癌症的一種……
讓我們先作澄清——血友病屬於遺傳性血液凝固異常的疾病,不帶傳染性,亦非癌症。雖然此症不能「斷尾」,但隨着醫藥技術進步,現時患者若能接受適當的凝血因子注射,便可預防出血及相關的後遺症,讓患者維持正常的生活質素。
我們體內的血液,時刻循環流動,而凝血因子則是幫助血液凝固的蛋白質︰在出血時,凝血因子會加速血凝塊的形成,以達到及早止血的效果。每個人的身體內,均有十多種凝血因子。但對血友病患者來說,由於他們在遺傳基因上出現了病變,令他們身體缺乏製造某種凝血因子的正常功能,結果造成容易出血及難於止血的問題。
反覆出血損關節
血友病可按患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種類,分為A型及B型,其中A型血友病患者,其X染色體內缺乏第八種凝血因子,而B型患者的X染色體,則缺乏第九種凝血因子,病人的數目比例,以A型為多(約4:1)。兩類血友病臨床表現相同,自出生起便已被遺傳血友病,臨床上約在六個月後、當嬰兒學習爬行時,病徵陸續出現,例如手腳關節容易撞瘀,或是受傷出血後難以止血等。出血的徵狀出現得愈早、病情通常亦愈重,而不同個案的出血程度,亦往往與他們的凝血因子濃度或活性,有一定關係。
對於患者來說,除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小意外(如手腳擦傷)等可導致出血問題外,對他們構成更大影響的,往往是內出血的問題。其中又以關節部位(尤其是膝蓋、手肘及足踝關節)所引起的影響最大。由於以上關節需長時間承受重量及容易勞損,會經常出現肉眼無法得知的流血情況,但血友病患者無法像正常人的身體機能般自動止血,反覆的關節出血,會引致滑囊膜增生、軟骨破壞,繼而造成骨頭的破壞、關節變形損壞,除引起劇烈疼痛外,最終亦會令患者失去該關節的活動能力,需要接受關節置換手術。
過往,病人沒有有效的預防方法,除小心避免流血外,只能在出血時及早治療。醫生會為病人經靜脈注射濃縮凝血因子製品,補充血液中所缺乏的凝血因子。按個別情況考慮,輕度甲型血友病人或可使用一種能刺激人體增生第八因子藥物,以代替凝血因子製品。另方面不同的輔助治療,如休息及抬高傷肢,冰敷及包紮出血的關節和肌肉;各種適當的物理治療等,亦有助減輕出血帶來的痛楚和促進傷口痊癒。
在本港,現時共有約二百二十多名血友病患者,關注到病情對他們的生活質素、活動能力以至整體健康所構成的極大影響,近年病人除了會在出血時進行即時治療外,醫學界亦已爭取為本港血友病患者在首次出血前,進行輸注凝血因子的「預防治療」。
預防治療是為病患者輸注缺少的凝血因子,視乎病情每周注射一至三次,目的是減輕患者病情,減少出血情況,同時避免患者的關節因持續的出血而造成永久性損壞,藉以維持病人的健康與生活質素。國際上已確認兩歲以前或首次出血前是治療黃金期,鼓勵初期病患者持續及定期接受預防治療。
預防治療在本港推行兩年多以來,成效理想,新一代病人在關節活動能力及整體健康上有所進步,而照料本港血友病的醫護團隊亦會各司其職,例如血液科醫生定期跟進患者的病情、物理治療師提供專業的血友病關節訓練及運動指導等。
專科護士跟進病況
不可不提的是,現時在各個有血友病患者居住的醫管局分區中,均有專科護士主力幫助及跟進患者的情況,同時為他們及病人家屬提供各種所需知識,例如如何在家居中使用注射式凝血因子、遇事時的急救方法等,與病人建立了密切的「夥伴」關係。
血友病暫時仍不能根治,但靠着有效及具系統的治療模式,加上近年成立的「香港血友病會」,為病友與照顧者提供更多支援,我們相信,本港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質素,將可繼續得到提升,亦盼望社會公眾,能夠對此種疾病多點認識、關懷。
關於香港血友病協會
「香港血友病會」於2006年10月成立,至今已有超過一百二十名會員。該會由一群血友病病友、病友家長、醫生及熱心人士籌組而成,宗旨是關注血友病患者,為病友爭取更全面的治療服務,得到更佳的健康保障。
該會亦透過舉辦各種活動和教育講座,加深會員及公眾對血友病和最新治療的認識,並掌握自我護理的技巧。
電話︰3998 3624
傳真︰3998 3625
撰文︰區永仁醫生
香港血液科學會代表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區永仁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慈禧「滾蛋熨臉」美容秘法 |
上一篇: | 文藝活動預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