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日
由十三至十四世紀,意大利產生3位詩人和學者,被譽為意大利文學的「三頂皇冠」(Three Crowns)。第一位是詩人但丁(1265-1321)。他的史詩《神曲》不單是文學瑰寶,而且是現代意大利文的濫觴,鼓動了歐洲各國以本土語文取代拉丁文的風氣,也為意大利文藝復興奠定基礎。
第三位是薄伽丘。他研究過但丁,且將教授但丁的講課編輯成書。第二位是較少人熟悉的學者和詩人佩脫拉克(Francesco Petrarca, 1304-1374)。薄伽丘比佩脫拉克小接近9歲,視他為師父,不惜長途跋涉探訪他,向他請教。文藝復興──準確點應稱為文化復興──就是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傳承古希臘的理性、愛智精神和羅馬的共和制度。文藝復興始於佛羅倫斯,席捲意大利全國及歐洲諸國,不全靠「三頂皇冠」,但3人的確貢獻不少。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達哥拉斯(Protagoras)嘗言:「人是萬物的尺度」。佩脫拉克引申為:「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簡簡單單一句話,畫龍點睛了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humanism)的要旨。
佩脫拉克說的「人的學問」,指古希臘羅馬之哲學家和文學家。他提出:與其讀聖奧古斯丁和經院哲學,不如讀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詩則讀荷馬以及奧維德(Ovid)、賀拉斯(Horace)和維吉爾(Virgil)等羅馬三傑。受佩脫拉克影響,薄伽丘編著了On the Genealogy of the Gods of the Gentiles,縷述希臘羅馬諸神的神話,成為往後400年文化人和文學家必備的參考書。
佩脫拉克提倡:與其用拉丁文寫作,不如用意大利文或各地方言寫。與其寫只有飽學之士才讀得懂的文學,不如為平民百姓而寫。與其講君王、武士、貴婦的故事,不如講販夫走卒的生活和情愛。與其歌頌君王貴族、騎士教士,不如諷刺和鞭撻他們的荒唐淫亂。深受佩脫拉克影響,薄伽丘的《十日談》和《愛的摧殘》,都是用佛羅倫斯方言寫成的作品。
撰文:占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巨大機械人降臨 |
上一篇: | 熟讀《十日談》 寫故事不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