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
說實話,沒太大興趣評論林作,但JPEX涉嫌詐騙事件愈演愈烈,偏偏其中一名主角正是林作。在我眼中,事件隨時是因為林作的高調加盟,而提早被「冚檔」。
沒興趣說林作的原因,不太認同他過分渲染賺錢、目空社會一切道德標準的價值觀。似乎所有能夠賺錢的事,他都有興趣,哪怕包括這次警方代號「鐵關」行動中,涉嫌的串謀詐騙。
林作活躍於社交網絡,特別喜歡「抽水」,任職保險公司時,對於任何或有助於保險業務的事或新聞,都會添鹽加醋評論一番。對於被指「抽水王」他曾經沾沾自喜,若說誰是香港第一「抽水王」,大家可能想起林作而非陶傑。
長年累月的「抽水」,的確讓他有一定人氣,只是這種人氣既能載舟,亦能覆舟。
單以這次事件看,名氣「高企」如林作,亦得不到普羅大眾認同,自己不科學的瀏覽Facebook及討論區留言,對他幾乎無一好話。
為什麼說林作加盟間接使證監會提早引爆?其實JPEX早在二〇二一年已在港鐵等地方大賣廣告,若證監或商業罪案調查科要拉人封艇,隨時可以在二〇二二年甚至更早時間作出拘捕,毋須讓一千六百多人涉款十二億元才收網。林作是一個轉捩點。
林作「抽水」荷里活廣場斬人血案,讓保險公司與他割席,回復自由身的他,全身投入虛擬貨幣市場,甚至八月時已透露成為合夥人,可惜中環娛樂行的「林作炒幣」剛開張不久便告出事,似乎他流年不利。執法部門在行動中拘捕多人,社會整體氣氛均站在警察部門一邊,認為成功保障投資者、除去社會毒瘤等。
時代不同,入行時仍未有虛擬貨幣,虛假交易則古已有之。
我的年代,最普遍詐騙案類型,莫過於倫敦金騙案;若清楚知道,倫敦金與JPEX的手法,會驚嘆騙徒與被騙者,二十年來不曾有變,都是用經紀或中間人「搵魚」(即小投資者),既抽水亦控制戶口。
不過,年代不同,由倫敦金轉為虛擬貨幣,只是有人認為,被騙者比騙人者更不用可憐。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