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
日本導演濱口龍介新作Evil Does Not Exist,剛於威尼斯電影節拿到評審團大獎銀獅獎,影展界及日本影業皆為之震動。
事關濱口龍介在短短3年間,先後在世界三大影展奪得獎項,且順利贏得奧斯卡金像獎,達成影壇「大滿貫」,成績大大超越不少日本影業界前輩,成為亞洲電影界新彗星,風頭一時無兩。
世界三大影展,舉行順序為柏林、康城和威尼斯,雲集世界各地電影精英的英雄地,拍戲參展希望名揚世界,是不少年輕影人的夢想,能奪得三大影展任何一個大獎,名氣、名聲便陸續有來。
日本導演濱口龍介憑藉《偶然與想像》(2021)獲得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同年,他再憑Drive My Car贏取康城電影節最佳劇本和翌年的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新作Evil Does Not Exist未參展已備受矚目,正因他「三缺一」,獨欠威尼斯電影節大獎,結果,雖未能奪得最高榮譽金獅獎,亦順利完成「大滿貫」。
讓人吃驚,濱口龍介是一位七十後,只44歲,在影展界嶄露頭角,在疫情爆發後的事。
2008年,濱口首次執導劇情長片Passion,他早期作品有涉及女性家庭婚姻友誼的《歡樂時光》(2015);也有奇情愛情片《睡着吻別,醒來抱擁》(2018),Evil Does Not Exit已是他第8齣長片,平均兩年一齣。2021年,他拍了《偶然與想像》、Drive My Car和Evil Does Not Exist,創作力正處於爆發期,速度快、質素高,別忘記他自編自導,這看來更覺得不可思議。
奇章不絕
Evil Does Not Exist有別於《偶然與想像》和Drive My Car一類人際關係小品,這次濱口自編自導了一個城鄉發展的寓言,商業機構染指鄉郊地皮的故事。故事發生於距離東京只有很短車程的鄉村,村民巧以砍柴和從溪流中收集清水,為當地一家麵館提供原材料維生,他育有一個8歲女兒小花,兩口子與世無爭,安閒度日。
不過,巧和其他村民得知,一家東京財團收購了附近大片土地,打算建造glamping場地,居民擔心發展會污染當地寶貴水源,財團派了兩名面帶溫和微笑、一臉恭敬的公關,負責游說村民。巧發現,公關人員的解說和諮詢,只是象徵性,無論當地人是否同意,該計劃都會如期上馬。
當觀眾以為這是個抵抗外來勢力、保護環境和鄉土的故事時,濱口筆鋒一轉,中段他讓巧走入城市,與相關人士建立緊密關係,同時間,戲去到最後三分一時,劇情竟然出現大轉折;電影節採訪記者描述故事這最後部分,全都三緘其口,有人甚至以「黑暗」、「不從容」、「使人驚訝」來形容,證明濱口在編劇和構思上依舊奇章不絕。
濱口的電影帶有強烈文學性,愛用長鏡頭和絮絮不休的交談,慢慢鋪展人物隱而未現的內心;他雖然「口水多過茶」,卻甚懂得在對白中轉彎抹角,帶出懸疑味道,沒到最後一刻,觀眾未必能窺探他構思的全部。長長的讀白非他獨有,濱口師承歐洲電影大師伊力盧馬(Éric Rohmer, 1920–2010),人物往往口不對心,放在日本人文化裏,言語間雖畢恭畢敬,卻永遠難以捉摸對方真實心跡。
濱口對語言的執着,像武士手中利劍,《偶然與想像》中,大學女生透過朗讀教授的小說,以語言挑逗這位道貌岸然、充滿書生氣的學者;Drive My Car男主角則不斷重播亡妻生前朗讀劇本的錄音,慢慢嘗試了解如謎一樣的太太。
影像元素
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及東京藝術大學映像研究科,濱口年輕時受日本影評人蓮實重彥著作《導演小津安二郎》影響,蓮實在書中三番四次強調:「在書寫電影時,你是否仔細觀察、仔細聆聽?」那亦提醒了他,「如果沒法透過視覺捕捉某些東西,可能就無法建立電影中所創造的虛構世界。如果沒聽到某種聲音,可能就無法表達某種特定情感。電影人需要對觀看和聆聽具有極大敏感度」。
Evil Does Not Exist少了絮絮不休的對話,全片僅長106分鐘,比過去更着重影像元素,突出了村莊及周邊地區的自然美景,完全符合濱口對自然世界之美,正面對邪惡的破壞和威脅。
電影尚未正式公映,難知葫蘆裏賣什麼藥?在濱口龍介過去的作品中,從未出現過人性破壞力、環境保護和摧毀這類「大題目」。
他筆下人物,往往口是心非,人心叵測,總有難以明言的幽暗在內,難道電影戲名「惡魔並不存在」與此有關?實在讓人引頸以待。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成功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