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
亞洲電影近年在國際影展備受追捧。由是枝裕和《小偷家族》(2018)拿下康城電影節金棕櫚獎開始,一直未停過;奉俊昊《上流寄生族》(2019)接棒成金棕櫚得主;朴贊郁《分手的決心》(2020)拿下康城最佳導演;今年,又回到是枝裕和的《怪物》(2023)拿下康城最佳編劇獎。
演員亦不例外,《孩子轉運站》(2022)宋康昊拿下康城影帝,南韓第一人;今年,役所廣司憑雲溫達斯執導的Perfect Days首封康城影帝。
濱口龍介屬於影展新秀,亦是這一批亞洲影人中最年輕一位。他跟是枝裕和最大分別,受過正統學院訓練,念東京藝術大學時,導師是導演黑澤清,畢業論文關於美國獨立導演約翰卡薩維蒂(John Cassavetes, 1929–1989)的《約翰卡薩維蒂的時間與空間》,正如前述,他亦受到法國新浪潮導演伊力盧馬影響,可以說,雖然濱口龍介寫的是典型日本故事和人際關係,技法受西方影響甚深。
他的作品亦滲進不少西方藝術形式,話劇、舞蹈、繪畫和前衞行為藝術,電影角色若非演員,就是劇場工作者、作家或藝術家。例如Drive My Car西島秀俊飾演舞台劇演員兼導演,喪妻後到廣島擔任駐場藝術家,戲中戲是執導俄國劇作家契可夫(Anton Chekhov)劇作《凡尼亞舅舅》(Uncle Vanya)。
相較是枝裕和、奉俊昊和朴贊旭,濱口龍介無疑具有更濃郁藝術和文學味,高度的藝術形式自覺,題材和表現手法更具實驗性,然而他下筆的課題,仍是環繞現代人的冷漠關係、感情危機,以至存在焦慮和心靈創傷療癒等等,這些對以個人主義作基調的西方觀眾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濱口龍介不再需要刻意經營東方情調或奇觀,都能深深吸引評審和觀眾眼球。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1973的年輕 |
上一篇: | 濱口龍介 影壇大滿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