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11日

孜然 思覺字療

媽媽你幾時死?

講座或讀書會中,愈來愈多家長問到,如何跟年幼孩子談生死。部分家長最想知道,可有哪本書能像出奇蛋般,可以一書回應孩子所有疑問,有時家長們問題底下的假設,簡單便捷懶人包的存在。

孩子年幼時,也曾因為好奇問了一堆有關「魔鬼」的問題,為母的技窮,就回應他,待我死後上到天堂,見到上帝時,一定問個究竟。孩子心思單純,順口追問「媽媽你會幾時死?到時還記得要問什麼嗎?」這些對話,換作是兒時的我問出口,後果堪虞。但既意識到人人都有一死,人生又充滿各種未可預知的意外,早點跟孩子交換一下想法又何妨,只是不要冀望有現成套裝材料,而要花工夫按孩子年歲階段作鋪墊。

幼兒問及生死,有時出於想像,如人死後怎樣上天堂,耶穌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往返天堂、接人走等問題,順着孩子一起想像,自由發揮,重點在一問一答中,發掘更多他們對生死的看法、想像及疑惑,萬萬不能開口便「講你都唔明」、「唔好再問埋啲無謂嘢」等說話,硬把幼兒的好奇與求知慾砍掉。同步灌輸身體構造知識,成為孩子掌握生老病死概念的基礎。再看幼兒版本,講解胚胎育成與發展的繪本,啟蒙孩子生命的奧妙。知道生老病死是個循環,懂得為自己的生命氣息讚嘆感恩,最後才跟孩子涉獵觸及死亡課題的繪本,深化珍惜、尊重生命的意義,梳理、沉澱摯親死亡,經歷生離死別時的哀傷。

面對死別時,大人常問,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為什麼是那個他?為何非要以特定的這種形式不可?大人困惑、不知所措,因為在現今醫學昌明年代,要接納主宰生命去留的主權,從來都不在我們手裏這事實,是件很困難的事。

在孩子的世界,面對摯親離別,他們最先體驗的,往往是恐懼。疑惑為什麼對方會死去,跟自己有關嗎?是因為自己頑皮才激死對方嗎?為到突然被「遺棄」而惶恐不安,其他人也會拋下自己嗎?也有孩子會冒起莫名的憤怒,嬲怒對方離去,惱怒自己的不知所措,大人都說再也不能相見,偏偏卻執着想再擁抱一下。

每個孩子對死亡的好奇都是獨特的,而每個面對摯親離逝的孩子內心,都正颳着能量、形神各異的情緒風暴,放下對懶人包的依賴,眼到心到細察孩子狀況需求,才是陪伴妙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