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8月18日

陳穎賢醫生 婦產科

女生護身術

年輕媽媽Wincy因寶寶開始上學,最近重投職場,於酒店禮賓部任職。不過近數月開始發現在非經期時會流血,起初以為工作壓力導致荷爾蒙失調所致。

可是朋友提醒她,陰道不正常出血有機會由子宮頸癌等婦科重症引起,建議她接受詳細婦科檢查。

在問診期間,Wincy透露當年20歲時意外懷孕,產前從未接受子宮頸細胞檢驗,也沒接種HPV疫苗。

醫生遂建議她接受盆腔超聲波和子宮頸細胞檢查,以診斷出血成因。

一般情況下,建議25歲以上、曾有性經驗的女士定期接受子宮頸細胞檢查(又稱柏氏抹片檢查),有助偵測子宮頸發炎、子宮頸上皮內病變,並及早篩查子宮頸癌等病變。事實上,約七成子宮頸癌個案由感染HPV16及HPV18這兩類高危病毒引致,由於免疫系統未能有效清除病毒,導致子宮頸持續受病毒感染而使細胞異常,即子宮頸上皮內病變(簡稱CIN)。

醫生發現Wincy的子宮頸已出現異常細胞,須進行陰道鏡或活組織切片檢查以診斷CIN的嚴重程度,再作針對治療。早期子宮頸病變症狀不明顯,加上病變速度因人而異;如患者能及早發現,治癒率並不低。據檢查結果顯示,Wincy的子宮頸病變為第二級(CIN2),代表約三分之二厚度的子宮頸上皮細胞出現變異。

其後Wincy接受了目前較常用的治療方法──子宮頸電環切除術,病人只需接受局部麻醉,利用電流導線切除子宮頸的異常部分。慶幸Wincy及早得到治療,阻止病情惡化至第三級病變,否則病灶發展成子宮頸癌的風險很高,降低治癒率。

此外,醫生提醒她術後仍要定期接受檢查,確保病情沒復發。

子宮頸癌是少數可預防的癌症,目前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以及避免不安全性行為,均可有效預防感染HPV病毒,減低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等癌變風險;惟仍不可忽略定期接受全面婦科檢查的重要性。

作者為婦產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提供女性防癌要訣,婦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陳穎賢醫生最新著作《婦科煩惱答問書》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