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2日
散場回家途中,觀眾在巴士交換意見:「玩到癲,亂晒大龍,離晒譜!」「咁夜仲玩,嘥時間。」
剛看過《紅了櫻桃碎了心》,令人難過的是,這齣立意嚴肅的戲,經過長年累月眾多戲班演繹,到了今天,幾十年前老劇作不僅沒有得到改良提升,反而「理所當然」地變成鬧劇。
本文不講故事細節,不論功底能力,只談心態。叫人搖頭嘆息的是,二十一世紀粵劇劇場,竟然還出現某些演員變本加厲的胡鬧,缺乏對舞台演藝的尊重。
積習不宜保留
《紅》劇是1953年唐滌生先生為鴻運劇團編寫,戲的開端似是喜劇,發展下去則是一齣悲劇。喜劇外殼蘊含着深沉的悲情,絕不該以胡鬧劇視之。
群豐劇團、智良劇團合辦,讓資深前輩與青年演員同台演出,接受這悲喜劇的難度挑戰。
樂師趙珠璣(劉惠鳴飾)造就村姑蕭桃紅(梁非同飾)成了名,自己則在心力交瘁下謝世。桃紅感激和愧疚,答應留下來撫養珠璣兒子繼珠(劉惠鳴兼飾)成材,可是事與願違,繼珠不成器。桃紅在心碎失望下亦離世。氣氛就如此凝重。
問題出在丑生身上。或許飾演桃紅兄長蕭懷雅的文寶森,根據戲棚演出經驗,懶得再細讀細味劇本,信手拈來,隨意驅動他的慣性表現手法。
前輩文寶森、後輩溫子雄(飾演孔桂芬,是主角小生,不屬丑角)加插自製的口白,什麼「去住尖沙咀梳利士巴利道半島酒店」、「到八和音樂組上課」、「在高山劇場外面賣正價『飛』」,都跟戲情處境風馬牛不相及。文寶森更愈「玩」愈得意忘形,對着台上兩花旦,誰是妻子(孔桂芬妹妹,文雪裘飾),誰是妹子都弄錯。
官商賓客前來欣賞桃紅演唱,蕭懷雅招呼他們入座,吩咐斟酒,話未說完卻又改變主意,打發他們進內場吃酒,弄得滿台亂哄哄,這算什麼場面?
與其胡來瞎鬧,不如帶領後輩,切實排好寫休書環節,演好一段可觀的《擘網巾》傳統排場,包括郎舅(文寶森、溫子雄飾)打架的單腳車身或南派手橋,以及姑嫂(梁非同、文雪裘飾)受屈的台口甩水髮。而這次演出,花旦盡責完成任務,男的則吵鬧胡混過去。
觀眾明白丑生逗趣是天職,但插科打諢總該把握分寸,一些戲班積習,實在不宜保留。
請幫個忙,別令同台的尷尬,勿製造他人看不起粵劇的話柄。
合力去粗存菁
劉惠鳴的小生趙珠璣,舉止溫文,聲線清朗,咬字結實,但處理兒子繼珠角色,卻着重搞鬼搞笑氣氛,反削弱了「父死託孤,望子成材」主線的悲情。
繼珠可以引用一些兒歌,顯示他不儍不蠢不笨蛋,只是唱的竟是「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意猶未盡,繼續唱「萬水千山縱橫,幾多(豈懼)風急雨翻」,實在離題了。
真的要加添兒歌,不難。唱「有隻雀仔跌落水」、「氹氹轉菊花園」、「月光光,照地塘」……總比時下流行曲合適可取。況且時已過了晚上11時,還「玩」得那麼興奮,等於認同胡鬧無聊的演繹。
這個青年劇團一貫以「戲寶傳承」為宗旨,值得鼓勵支持。惟盼透過長輩帶領青年粵藝工作者,合力把老戲修舊、復排,去粗、存菁,才能令粵劇作品成為真正贏得尊重的演藝文化。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