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
前文談及蕭紅學世界語,到半路中途就放棄了。其實世界語讀起來不難聽,只是有點像西班牙文。這語言最大問題是普及性——對了,它其實未真正普及過,因沒什麼國家人民以它為母語。歷史上,只有一些短暫「小國」用作官方語言。
其中一個比較具規模的Neutral Moresnet,其位置在今天比利時市鎮Kelmis。約200年前荷蘭及普魯士(Prussia)因戰後未能就此區域歸屬問題達成一致意見,所以形成這個特殊的中立地區。Neutral Moresnet面積成三角形,只有約3.5平方公里(約2.5個中文大學那麼大),含有豐富的鋅礦。其時,這小國主要產業就是挖礦,所有周邊事業都因礦業而來,學校、住所、醫院、銀行。這地方的稅率很低,以及充斥不少來自別國的逃犯。
Neutral Moresnet主要常用語言是法語、荷蘭語、德語,甚至乎多種語言混合使用。1908年,一名來自德國的醫生Dr Molly於Neutral Moresnet行醫,他聽到有關世界語發表後,向居民提倡在Neutral Moresnet使用世界語,國家名字改為Amikejo(意謂place of friendship),得到不少人響應,此後他們更有國歌、國旗,學校引入世界語的課程……此事獲得國際媒體報道。「世界語全球大會」(The World Congress of Esperanto)同年宣布Neutral Moresnet成為世界語首都。
國土消失
好景不常,隨着當地鋅礦早於1895年枯竭,普魯士為了奪回土地,強行使當地斷電,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來臨,德軍要把土地據為己有,Neutral Moresnet或Amikejo從此在地圖上消失。1919年,根據凡爾賽條約(The Treaty of Versailles),此地撥歸比利時。如今,Kelmis主要語言是德語。世界語在全球都有人學,連Google Translate都有選項。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蘇格拉底式釀酒法 |
上一篇: | 世界語誕生136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