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4日
在港大任教建築學的Ulrich,專長是高樓大廈結構。他笑言柏林沒什麼骨灰龕場,更遑論高樓大廈形式的,原因是「歐洲人對高樓大廈不感興趣」。他指出,「我讀大學時,當得知香港以高樓大廈把土地用到盡,已感到很好奇。」他期望香港的摩天建築能為歐洲人借鑑。「現在歐洲流行講可持續性,我們已不能再浪費土地了,所以人們開始對高廈抱開放態度。譬如我,不介意市區有三四百米高的高樓大廈,只要他們加建多些公共和社區空間……拿土地起樓的話,最好不要影響大自然,別興建什麼生態渡假屋!」
雖然鍾情於香港的摩天大樓,但他指設計存在不少問題。「香港的高樓最大問題是,欠缺人性化設計——例如新加坡,人家的高廈會開闢公共空間、花園。這也是我常向政府提倡的事,我們能否重新換一個計算GFA(總樓面面積)的公式?假使發展商能在一幢樓起多20%這類空間,政府是否應容許發展商有更多自由,這不是相得益彰嗎?」
香港地少人多,Ulrich也設計過不少「劏房」豪宅。「以Upper Central為例,最小的單位一百多方呎。這麼小的單位,很多時重點已不在『設計』,而是煩惱如何把床、洗衣機、洗手盆等一一放置。城市人口密集是既定事實,我會建議在這些樓宇做一些社區廚房,然後各戶只有一個小小咖啡空間。可惜香港很少人討論這種生活模式。」
撰文:譚淑美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打破拿玻里傳統 低溫烘香脆薄餅 |
上一篇: | 港大建築學院副教授 設計外形如住宅骨灰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