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3日
西方以韆鞦為主題的油畫,最著名的是法國洛可可(Rococo)時代最後一位大師福拉歌那(Jean-Honoré Fragonard,1732-1806)的《韆鞦》(The Swing,1767-1768)。
根據法國作家Charles Collé記載,1767年10月,一名伯爵圖聘請名畫家都揚(Gabriel François Doyen, 1726-1806)畫一幅他的情婦在盪韆鞦的「情色」(erotic)畫。該伯爵指定要畫一名主教在後推情婦的韆鞦,他則在觀賞她在韆鞦上揚起的美腿。都揚立即建議,畫中女子將一隻鞋踢飛。伯爵贊成,但最終都揚不肯畫,只推薦伯爵聘請福拉歌那。《韆鞦》不單成為洛可可風格的代表作之一,還造就福拉歌那名留青史,都揚卻沒有多少人認識。
在十八世紀的法國人眼中,《韆鞦》充滿性象徵,且極具挑逗性。畫中的美女頭戴牧羊人小帽,穿恍如睡袍的粉紅裙,略為衣衫不整,露出白內衣,衣袂飄飄地盪韆鞦,在空中輕盈靈動,雙腿一曲一直張開,踢飛一隻在睡房才穿的拖鞋,渾身沐浴在柔和的陽光裏,一副陶醉的表情。當時,畫中女子露出赤腳,象徵她不是處女,並已懂得享受房事。這個安排既道出美女的情婦身份,亦性感地挑逗觀看者。不單法國人視女子的赤腳為性象徵,由宋、明開始,中國人同樣有戀足狂,還愛慕三寸金蓮,真是中法同好。
看情婦臉上微露的笑容(巧笑倩兮?),她知道畫下角的男子(伯爵)在偷窺她,仍然跟他對望。伯爵側面反映微光,專注地望着她兩腿之間,一手伸直,執着帽子。帽子不蓋在頭上而握在手中,是象徵男性的性器官。伯爵本來指定推韆鞦的是主教,福拉歌那也許怕惹禍,改為普通人,躲在暗角推韆鞦。
洛可可的畫少不了胖胖的小天使,在美女的下方,便有兩個互相擁抱的小天使。另一邊有愛神邱比特的石像,豎起食指貼着嘴唇,彷彿叫世人不要騷擾這對享受着法國人說的jouissance的男女。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