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3日
全球化的今天,體育、遊戲和玩意很快就遍地開花。古代,各個民族發展出獨特的玩意,相同的少之又少。比如棋戲,中國發明圍棋,印度象棋,日本將棋,歐洲西洋棋……
韆鞦卻是罕有的例外。不同民族都有韆鞦,而且歷史悠久,可能是最早的人類玩意。更難得的是,韆鞦的玩法歷數千年而沒有大變,變的只是製造韆鞦所用的物料。
先講中國。廣東話稱為韆鞦者,又名鞦韆、秋千。唐朝有《漢武帝後庭鞦韆賦》曰:「況鞦韆者『千秋』也,漢武祈千秋之壽,故後宮多鞦韆之樂。」既然漢武帝命名千秋,不忘初心的話,用韆鞦不是較好嗎?為什麼到唐朝已通用鞦韆代替韆鞦?無從稽考。既然廣東話保存了武帝的稱呼,又是香港沿用的稱呼,本文從眾。無論韆鞦或鞦韆,部首都是「革」,即韆鞦一開始已用獸皮所製。
據《藝文類聚》引述古籍,鞦韆源自北方的山戎。公元前八世紀傳入周朝齊國,漢朝逐漸流行,在元宵、清明、端午等節日作表演和遊戲。宋朝《清明上河圖》已見韆鞦。盪韆鞦更職業化,發展成類似「空中飛人」的雜技,表演者在河上兩船間飛來盪去,蔚為奇觀。至於朝鮮、越南和東亞國家的韆鞦,是自創抑或由中國傳入?無從稽考。
與眾同樂
根據西班牙歷史及科學哲學研究教授Javier Moscoso在《韆鞦的歷史》(The Arc of Feeling: The History of the Swing)所言,古希臘已有韆鞦節,與眾同樂。韆鞦在中國只是玩意,在歐洲卻有豐富的文化和醫學意義。古希臘有兩個同名的Erigone神話。酒神教Erigone父親造美酒,他學會了,請雅典一群牧羊人品嘗他的佳釀。酒太醇太甘美了,牧羊人喝下第一口便停不了,醉倒幾天才醒來。他們懷疑酒中有毒,慌起來,謀殺了Erigone父親,將他埋在樹下。Erigone靠家犬幫助,掘出父親屍體,悲從中來,上吊而死。酒神大怒,詛咒雅典所有未婚女子都要吊死於樹上。
雅典人怎樣解脫這個詛咒呢?讀者不難猜到——靠盪韆鞦呀!自此,盪韆鞦視為可驅邪止咒。在The Golden Bough中,人類學家James Frazer(1854–1941)發現,尼泊爾、韓國、印尼、巴基斯坦、婆羅洲等地,盪韆鞦被認為有神奇力量,可使穀物生長得更高更壯。直至十八世紀末,歐美醫生都相信:盪韆鞦可以治療精神失常和抑鬱。
盪韆鞦有利亦有弊。在十三至十五世紀獵巫——較正確應說:獵女巫,男巫是善巫,毋須獵殺——時代,涉嫌女巫者會被縛在韆鞦上不斷盪來盪去,直至她們認罪。案情輕微者則罰她們不停盪韆鞦。醫學界發現:盪得太久、太高,人會大量冒汗,繼而天旋地轉(dizzy),想作嘔,失去平衡感(disequilibrium)和方向感(disorientation),感到暈眩(vertigo),甚至暈厥前期(presyncope),最終喪失意識。捷克生理學家浦金野(Jan Evangelista Purkyně, 1787-1869),在1820年代研究內耳時,將自己綁在一張旋轉椅上盪來盪去。一個半小時後,他無法忍受,放棄了研究。1833年,他發現了汗腺。
《福爾摩斯探案》作者柯南道爾在History of Spiritualism(1925)中,聲稱冤屈而死的鬼魂,返陽間顯靈時會盪韆鞦,給人看見和拍照。許多恐怖片和鬼片都曾用此「影像」(image)嚇觀眾。
自由自主
佛洛伊德認為:所有快感都是性快感,盪韆鞦跟啜手指、吸煙等等行為,都是「替代性愛」的行為,即是說,盪韆鞦得到的是「無性」(sexless)的性快感。
Moscoso則指出,女性喜歡盪韆鞦,因她們盪來盪去時,感覺到剎那間的解放和自由自主,高高在上,毋須受禮教和大男人束縛。
男性更喜歡看女性盪韆鞦,皆因美女盪韆鞦是很性感的風景,正如《漢武帝後庭鞦韆賦》所言:「一去一來,鬥舞空之花蝶;雙上雙下,亂晴野之虹。徑如風,捷如電,倏忽顧盼,萬人皆見,香裾颯以牽空,珠汗集而光面。」
有些電影用盪韆鞦來表現真愛或真正的幸福。2022年英國片Living,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編劇石黑一雄,改編黑澤明的電影《流芳頌》,男主角患上末期癌症,臨死在倫敦建了一個兒童公園。大雪紛飛,他在公園中盪韆鞦,象徵死而無憾,幸福快樂地逝世。
撰文:占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情色油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