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
走入玄關,一盞小燈撒灑黃光,瀰漫療癒情感氛圍。窗景寬敞引光入室,配以縱橫有致天花設計,呈現樓底懸浮光效。設計師梁顯智(Clifton Leung)透過重整布局,以空間動線、燈效、機能為出發點,為單位進行翻新,打造切合屋主需要的舒適居所。
這個單位實用面積為2300方呎,3房2廳,包括連書房的主臥房,以及兩個孩子獨立房間。Clifton分享道,「單位主要是夫婦及一對兒子居住,最初他們表示想要一個方便舉辦家庭聚會、招呼親朋的寬敞用餐及吧枱區,希望大廳可採用開放式布局;此外,也要求保留空間來展示屋主的旅遊收藏及藝術品。房間方面,須有充足儲物和閱讀地方,亦想為兒子房間加設隔音功能,以便他能在不影響家人情況下,安心練習樂器。」設計師遂根據以上要求,改造舊單位。
空間留白
單位本身周遭為山巒環抱,自然光線充足,寧靜舒適,充沛陽光穿透落地玻璃,滿溢柔和氣氛。地面鋪上長身橡木板,簡約大氣。Clifton擅長在設計中加入藝廊元素,考慮到屋主亦為藝術愛好者,因此牆壁起用純白色調,以簡約背景展出不同藝術品及收藏。
值得一提的,單位客廳特別擺放出自設計師Minotti之手的Daniels沙發,其造型寬大,帶有弧形座墊設計,縱深長度不規則,玩味細節包括靠背超出座墊長度,可整合其他休閒凳或低矮家具,配搭組合豐富。而在偌大長形的客廳中,沒有多餘擺設,沙發與同樣長身電視機地櫃並置,格局簡潔,使走動時更靈活。
天花光效
走進飯廳,視線焦點頓投放在餐桌上方那出自設計師Tobias Grau之手的Move Along系列LED燈。此燈由鍍鉻鋼製成,波浪形狀富工藝美感,長1200毫米,高度可調,光線特點柔和偏暗。不過要說到單位光效重點,就放在由Clifton度身打造的天花燈槽,巧妙地擴闊客廳空間感,環形聚光燈及軌道燈槽,照亮大廳家具與藝術品之餘,亦修飾了中央橫樑突兀感。
「燈光設計與層次鋪排,能塑造不同氣氛,亦算得上是這次大廳重要元素。望向客飯廳之間天花位置,有一條很明顯的橫樑,感覺有點礙眼,讓樓底看起來變矮。要改善這問題,利用天花燈槽射燈作修飾。我們用燈槽將大廳整個輪廓勾畫出來,就像化妝畫眼線原理,突出大廳寬敞格局。而柔和燈光使天花產生懸浮視覺效果,減少壓迫感。總括而言,天花燈槽配合光效的陣底,增加其空間感,更可吸引人的目光,淡化橫樑突兀感。」Clifton補充。
不過,Clifton強調這類天花槽也有條件限制,如果本身樓底不高,反而容易因光線刺眼而帶來反效果。另外,讓視線無阻亦為重要一環,因此近廳一個玄關櫃,特意改為中空。而櫃身其實還有另一隱藏用途,從原先圖則可見,附近兩堵牆略見傾斜,藉櫃身形狀便可修正問題。
廚房方面,首要考慮為衞生及實用簡潔,白牆磚襯不銹鋼灶頭及洗手盆櫃,地櫃延伸至大幅牆身,雪櫃及焗爐等嵌入櫃中,用品收納有序,設兩邊式工作枱,方便下廚。為了讓屋主招呼親朋時,不用來回廚房,遂於飯廳位置加設吧枱連酒櫃。「這裏也可作簡單餐飲區,平時泡茶品酒也不用特意走入廚房。」Clifton表示。
山景環抱
主人房連套廁及書房,沿襲客廳橡木地板及白牆身,配合窗外山景,為室內環境營造靜謐放鬆氛圍。偌闊睡房面積可三邊落床,面對電視機牆,背後設有衣帽間,有兩邊走道,為屋主劃出私密更衣地方,方便放置時裝和時尚單品。「這睡房特色是窗外群山環繞,所以設計時希望不影響這如畫景致,Walk-in Closet便可遮掩儲物櫃及陳列架,減輕視野上的壓迫感。」
浴室看似獨立於整體格調,大理石牆磚及地板,飾以木調洗手盆地櫃及鏡櫃組合,柔和天花及地燈帶來一室輕快簡潔。玻璃門隔開淋浴間及浴缸,乾濕分離,旁邊設陳列架放置香水及護膚品。花灑、水龍頭及手把同選用銀質,整體視覺予人素淨之感。
與主人房相鄰的書房,簡單隱蔽,其形長而窄,為男屋主平日閱讀私人空間,因此只放置一個寬長書櫃。
而兒子房間同樣藏有不少巧思細節,兩間分別走深色沉穩,以及淺色運動風,加配光線柔和的射燈。前者須花較多心思,因為房間同時充當音樂室,將放置不同樂器。為了避免噪音問題,設計師在房門門縫加設隔音棉。「屋主頗注重兒子房間的設計,希望適合平日學習及消遣之用。為了讓房間有充足儲物和閱讀地方,家具主要是書枱、適量儲物位置及衣櫃,騰出更多地方給他日後可靈活使用。」
說到這次設計,Clifton表示最花心思就是光效上的考量。不論飯廳燈飾、配合露台引入的自然光,還是帶點藝廊概念的牆身,都要配上合適燈具、布局甚至空間動線,才能令整體設計更完整,而客飯廳和廚房光線互通,則收舒展視野之效。最後,燈飾也改善了原先天花問題,使單位做到實用與美感並存。
地點 : 司徒拔道玫瑰新邨
呎數 : 2300方呎(實用面積)
間隔 : 3房2廳
設計師 : Clifton Leung(Clifton Leung Design Workshop)
設計主題 : 光感優雅
撰文:黃紫慧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西維爾盃——摩佬失身記 |
上一篇: | 用心做家常便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