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8日
選秀節目《全民造星》告訴年輕人,只要有夢想、肯堅持和努力,就會有奇蹟,男團MIRROR是最佳例子。
同樣地,中華傳道會許大同學校亦鼓勵學生追夢,校內有個「全校造星大舞台」,讓學生大展身手,表演街舞、唱歌、彈鋼琴或滾軸溜冰等。
王少超校長深信,每個學生都是閃亮的星,各有所長,加上近年重新修訂上課時間表,下午增設「啟能時段」,讓學生愉快學習,啟發潛能。難怪孕育出不少新星,包括第41屆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林諾、香港代表隊滾軸溜冰金牌選手陳彥霖等。
許大同學校扎根葵興邨52年,以《聖經》真理為基礎,提供身心靈全人教育。踏進校門,即可見到戶外操場上的一艘「挪亞方舟」,非常搶眼,原來是一件藝術裝置。校園四周繪畫了《聖經》故事壁畫,色彩繽紛。
挪亞方舟旁邊正是「全校造星大舞台」場地,王校長邀請記者欣賞歌唱表演,然後與學生齊齊高舉V字手勢合照。
王校長家裏務農,他自小落田幹活,念完書做過社工,後來轉做教師,非常樸實和藹。「我在香港土生土長,兒時居於上水古洞馬草壟鄉村,小時候要幫父母種菜養雞,經常用鋤頭翻土耕作,你看我手上的繭還在呢!」
家中有四兄弟姊妹,他是大哥,自幼很能吃苦,邊上學邊務農,有時還幫爸爸賣雞!
「中學到大埔讀書,上學前在單車後座綁一籠雞,有十隻八隻,先送到街市,然後返學,有時運菜。有一次忘了是什麼原因,要帶空的雞籠回校,幸好那時學校有泊單車位置。」
他解釋,一星期5天從馬草壟鄉村來回大埔,先踩半小時單車,再坐柴油火車上學。「如果沒火車,便要踏一個多小時單車回校,當作鍛煉體能!」雖然生活刻苦,但童年生活愉快。
「從小周圍走、爬山,探索大自然動植物。那時河水清澈,水塘有很多淡水蝦和魚。我們喜愛從大自然尋找玩物或自製玩具,例如片石仔,簡單又開心。今天我介紹學生閱讀《在大自然裡找玩具》、《科學玩具自造王》,鼓勵他們發揮創意,動手做玩具。」
校內校外綠色體驗
在農村長大,王校長自小培養出對身邊事情充滿好奇的個性,並會細心觀察和探究。2008年加入許大同學校,他致力在課程內注入綠色元素,一至六年級有不同主題體驗活動,校園天台花園設有蝴蝶園、獨特天文氣象站等,讓學生了解大自然奧妙。
「讀書從來不只為了考試,而是應該對大自然、身處地方,加深認識和理解。作為教育工作者,更要啟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因此,近年學校以『綠色、正向、建未來』為發展重點。」
先說「綠色」,他指透過不同活動,讓學生感受和愛護大自然。「較特別是四年級的兩日一夜梅窩大自然體驗營,學生以聽筒聆聽不同植物和樹幹的聲音;到海灘細聽海浪聲,了解海洋生態系統;又欣賞滿天星斗的夜空和默想,靜心觀察、認識大自然,學會尊重和珍惜每個生命。」
王校長大學時讀社會科學,畢業後曾在社福機構工作,明白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因此重視「正向教育」,希望透過家庭、學校、社區的聯繫,共同培育學生,讓他們熱愛生命,享受學習。
「最深刻一個例子是,有位小朋友經常垂着頭,細問之下,知道他在家完成功課後,想玩一陣時被爸爸責罵,令他深感委屈,覺得不被愛。後來我們聯絡家長,傾談下發現父親以為他不讀書,只顧玩耍,便處罰他。其實爸爸很愛錫孩子,只是上一輩管教習慣打罵,不懂得表達愛,於是安排兩人坐下來,互相說出感受,關係漸漸改善。」
該校近年曾參與JUST FEEL「感講夥伴學校計劃」,讓家長學習觀察、聆聽和表達,改變跟小朋友溝通的方法,促進親子關係。
下午設立「啟能時段」
學校的鼓勵非常重要,王校長回想中學中文科鄧可笑老師,經常微笑,教學用心,有天拿着王校長的作文,念給全班學生聽,並大加讚賞:「王少超同學的學習態度非常好,如果保持這種態度,將來一定出人頭地!」
這番話對王校長是很大的肯定,自此信心大增,並啟發他今天設立「學習態度獎」,不限人數,人人都有機會得獎。「只要認真學習、交齊功課,或者用心求學等,都會表揚,培育學生的正面思維,獲得成功感。」
科技日新月異,王校長表示既要與時並進,也要適當運用科技,在保持創意、保護大自然的大前下,建設未來。「正如我用了十多年鋤頭,後來犁田機出現,就學用機器耕田,一樣應付自如。加上中學年代我喜歡數學、物理,愛鑽研科學,學習無線電,成功自製擴音機。」
他相信每個孩子各有潛能,只是基層家庭未必能負擔興趣班和課外活動費用。故此,幾年前王校長重新修訂上課時間表,上午為學科學習,下午增設「啟能時段」,通過「語文活動、數理科創探究、音樂藝術、體育遊戲、靈德培育/輔導活動」五大範疇,平衡學生作息時間,啟發多元潛能。
「特別是樂器,對基層家長的負擔較重,所以學校為同學製造學習不同樂器機會,讓他們在6年內接觸4至6種樂器,尋找興趣。」
體育活動同樣多元化,當中以街舞表現最出色,主要是一位數學老師喜歡跳街舞,於是引入校園,2015年成立街舞隊,近年屢創佳績,在全港兒童街舞公開賽及第六屆全港小學校際HIPHOP舞蹈比賽,分別獲得甲級獎及甲級榮譽獎,學生在練習和表演過程皆建立自信。
在數理科創探究方面,學校主要把力度放在STEM科學實驗和奧數培訓,王校長表示,近年奧數隊在地區和全港比賽中屢獲殊榮,特別是今年環亞太盃初賽,他們的得獎人數創新高,六年級更加取得團體亞軍,大大提升學生對學習奧數的興趣和信心。
該校約兩成為非華語學生,他們也要修讀中文科,與本地學生一起上課,學校按他們的能力分組進行學習,並提供課後支援。中文科在「啟能時段」進行了不少語文遊戲,包括節日活動如中秋提燈會、寫揮春,除了增添節日氣氛,讓學生體驗中國文化,亦提供豐富語言學習環境。「學校的優勢之一是,小朋友互相學習語言,本地生教非華語學生中文,非華語學生教本地生英語。其次,培育國際化視野,通過日常文化交流活動,例如曾有印度籍家長到校教人體彩繪Henna,代表祝福,彼此學習尊重、包容,達到文化共融。」
大澳進行英語活動
一同受訪的包括外籍英語老師Clive Riley,他來自南非,曾於台灣執教14年,懂說和聽普通話,加入許大同學校5年,致力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信心。
Clive表示,英文科其中一個活動是讀戲劇場(Readers' Theatre),由學生讀出劇本或書中故事,增強他們的口語和聆聽能力,以及公開演講的信心。當然也有英文話劇,培養學生的英文溝通能力、對話劇的興趣和團隊合作精神。
許大同學校一年一度的大澳之旅,也是英語學習重點活動,學生參觀課本上提到的古老漁村,聆聽專業導遊和蝦醬師傅講解,甚至可以與少林僧人一起學習功夫,增添趣味。由於疫情關係,過去幾年暫停到訪大澳,Clive期望能在不久的將來恢復活動。
中華傳道會許大同學校
學校類型:資助、教學團隊:42人
創校年份:1971年、班數:18班
校長:王少超先生、地區:葵青區
學生性別:男女、宗教:基督教
撰文:林艷虹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