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
由德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始作俑者,去回顧戰爭,其思維特別有更深的蒼涼。
也補回戰爭中遺失的角度。這比起美國大兵中一面倒的正義和一面倒的邪惡,美軍是最後拯救世界的英雄,德軍是十惡不赦殘酷士兵,對於德國百姓在整場戰爭中所受折磨和傷痛,在這裏有更真實的還原。
電影《西線無戰事》2022年在國際影展首映,隨後上線Netflix平台。媒體和評論家主要稱讚電影忠於原作改編,傳遞反戰訊息,該片獲頒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和最佳原創配樂。
年少無知的初生之犢,懷着夢想上戰場。那些年,不當兵,真的很out,完全跟不上主流思想和潮流。
一將功成,邪惡的軸心,是來自要功、要權力、要選票的位居權者。電影取景角度,由一個陽光燦爛的笑着活着太平日子,轉眼間便到了戰壕上的污泥、炮彈和屍體。
死亡在鏡頭下呈現放大,不是一個數字、或如報道死了多少人。死亡是個過程,當中經歷痛苦和虛弱,然後是失去世上所有。在戰場死亡,是血淋淋的劇痛。人活至此,生存,只有一個意義,便是比別人站得起來。因此,也沒有愛情。能吃的,去偷也願意;地下髒水,也要喝;這便是生存。戰場上沒有文明。沒有麻醉,只能生鋸截肢,中彈的只能等死,沒有抗生素,一旦感染,便是不歸路。活下去的人,是僥幸,也是踏着別人屍體走過來。沒有人吃的那顆子彈,可能就是自己。現世代亦如此,成功者都是有失敗的人墊底,才能上位。沒什麼可誇的。
戰爭片,也可以全軍覆沒。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