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
身處數碼年代,「藝術養生」已非長者專利,年輕人與電子產品朝夕相對,身體勞損,適當地暫別虛擬世界,欣賞與學習藝術,身心靈必有裨益。
「融科入藝」亦非只有青少年關心,當今老友記機不離手,體驗到人工智能、雲端、網絡的威力,明白善用科技,才能有利傳承。若錯失良機,傳統技藝只會無聲無息消失於歷史洪流之中。
要融合藝術、養生、科技,除了依賴官方政策及支援之外,社會各界應該建立更多民間平台,滙聚藝術及科技專才,有序交流,應用科技,發掘藝術新形態,推動非醫療性保健。
早前百樂施教育基金會於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觀塘)舉辦「藝術養生 融科入藝」書法Teen耆趣世界紀錄,由350名長者及青少年書寫350幅「藝術養生 融科入藝」對聯,串成140米長卷軸,成功創「最長《藝術養生 融科入藝》書法卷軸」世界紀錄,旨在透過跨代協作,長者分享自己書法素養、青少年協助串成長卷軸,攜手合力創世界紀錄,呼籲各界探討如何結合藝術、養生和科技。
「藝術養生 融科入藝」書法Teen耆趣世界紀錄是第三屆「花甲顯才華作品展」暨「青少年科技藝術展」前哨活動,展覽將於5月24日至28日假座香港中央圖書館3至5號展覽館舉行,「花甲顯才華作品展」涵蓋書法、畫作、攝影及立體創作4個範疇,多達200件展品,同場將展出140米長「《藝術養生 融科入藝》書法卷軸」;「青少年科技藝術展」由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電腦教育學會協辦,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裘錦秋中學(元朗)、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及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共6間中學參展,展品包括線控書法機械人、擴增實境(AR)藝術欣賞等。
仿效人類肢體運作
線控書法機器人由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任揚教授及團隊研發,線控技術廣泛應用在醫療手術臂及建築工程上,任教授了解到該技術能應付中文書法細緻筆觸要求,遂將技術轉移到藝術範疇,線控書法機械人由筆跡識別系統及線控機械人組成。筆跡識別系統負責文字圖像化、二維位碼化、影像邊緣、中線及筆寬提取;線控機械人根據三位座標數據指示,書寫出不同中文書法或繪畫簡單水墨畫。此定位系統具備中文書法書寫邏輯思維;線控機械人則仿效人類肢體運作,調配筆觸力度,展示出水墨「焦濃重淡清」獨特藝術形態。
是次展覽作品集的封面書法由百歲翁余寄撫老師書寫;藝術家暨平面設計師靳埭強博士墨寶「大象無形」同樣印製在作品集中,同時以錄像形式在現場展出。
大會透過家、社、校協作模式,集合一群藝術、科技及設計前輩及愛好者,聯繫職訓局轄下學院學生義工及中學生合力舉辦是次展覽,促進交流。展覽詳情,請瀏覽 https://www.facebook.com/pavasfoundation/。
撰文:卡夫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外遊旅行疏忽衞生 隨時感染丙肝病毒 |
上一篇: | 中國無法產生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