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
每個文化都有某些獨特文學類型,是其他文化和民族沒有的。歐洲文學評論人愛說,意大利沒有悲劇,法國沒有史詩,德國沒有喜劇……然而,許多古民族都有史詩,且故事結構、情節、英雄的身世、性格和遭遇(伏魔降妖、南征北戰),跟荷馬史詩如出一轍。
蘇美爾人有《吉爾伽美什史詩》(Epic of Gilgamesh),據信成書於公元前兩千多年,大部分現已散佚,只餘近2000行詩的殘缺遺稿,幸好故事仍大致完整,可讀。《吉爾伽美什史詩》內容跟猶太人的《舊約》及古希臘史詩有不少相似之處,而成書更早。學者於是推測,《舊約》及古希臘史詩「襲用」了若干情節,加上變化,據為己用。
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全書20萬行詩、長約500餘萬字,曾經是已知世界上最長史詩。想想,要背誦這500多萬字,何等艱辛?還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經歷兩千多年而不失傳,姑勿論它水平如何,都是很了不起的事。
如今,世界上最長的史詩已不是《摩訶婆羅多》,而是西藏的《格薩爾王傳》。據悉,最早的手抄本在十一世紀,之前吟唱了多久,已無從稽考。全書60萬行詩,篇幅相當於3部《摩訶婆羅多》。藏文版共120冊,據說現今尚有140人能吟唱此史詩。2009年,此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末,國人才知西方有悲劇和史詩,也許自卑感作祟,於是提問:為何中國沒悲劇和史詩?彷彿欠這兩者,就表示中國文學成就及不上西方。沒悲劇,還可以解釋:中國人是溫柔敦厚民族,而且由周朝開始,已沒一神教或泛神教,因而無法產生悲劇。可是,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史書之多,紀錄之詳盡,很多民族都比不上,何以沒詩人將眾多歷史故事創作成史詩呢?
撰文:占飛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