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
有說「是藥三分毒」,不論中西醫藥學,均認為人不能長期服藥,應用不當對身體會有壞影響。儘管某些藥提煉自天然物質,過度多用還是有害,保健不成最怕弄巧反拙。倒過來說,有人認為酒乃穿腸之物,不過這還是要看飲用量。始終酒含有酒精,多喝當然對人體無益,肝臟以致其他器官難以負荷,然而只要懂節制,小酌怡情又確是樂事。
百毒不侵
現代人對生活有要求,不少飲食男女奉行享樂主義,對食物飲品均有深入研究,本港的酒類研習班在過去十多年間更培育出大量美酒鑑賞家。不過在古代社會,酒類飲品並非只供享受和研究,而是被用作醫治疾病。
中醫有說酒是百藥之長,適度飲用有助驅寒健體及行氣活血,故此古人常用藥酒療法養生甚至治病,個別宗教更會利用酒去驅邪。以端午節為例,古時民間習俗之一是喝雄黃酒,用意是喝後殺菌驅蟲解五毒,祈求百毒不侵和無病痛。
至於未能喝酒的小兒則把酒液塗上額頭寫個「王」字,同時塗抹於耳、鼻、手、足、心,然後再灑於屋子牆壁上作清潔、驅邪、防疫及防毒用。雄黃含有硫及砷的礦石,加熱後會氧化成含有劇毒的化學成分,人體食用後會有害,輕者吐瀉,重則神經細胞及器官受損,故到了現代,強烈建議切勿飲用雄黃酒。
文明古國中的埃及亦為愛酒國度。遠在公元前3400年的法老時期,埃及已經有記載釀造及飲用啤酒。釀製啤酒藝術被視為當時的核心工業,因為古埃及認為啤酒是生活必需品。同時,人們更認為葡萄酒屬恢復活力的入口良藥,故此備受人們愛戴追捧。
古希臘時代,葡萄酒是飲食重要元素,同時亦被視作治療身心健康的靈藥,不論是口氣、割傷還是重症,葡萄酒均被廣泛使用。被譽為西方醫學之父的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曾經著書,描述葡萄酒適用於多種疾病(腦部抑鬱除外),並記載大量葡萄酒對身體健康的好壞影響,對後世甚有裨益。
外科手術
羅馬人是飲用葡萄酒及外科手術的先驅,他們參考古希臘人及伊特魯利亞人習俗,啟迪卓越科學智慧,發明在手術前利用葡萄酒、乳香、沒藥混和成麻醉劑,讓人們不致於劇痛難當。
隨着十字軍東征,自十一世紀開始,基督教傳播從阿拉伯學者鑽研得來的煉金術及蒸餾技術知識,連隨植物萃取術亦日趨成熟,很快整個歐洲都在製造和飲用生命之水,取替容易引起各種疾病的普通水。
十三世紀時期,一位英國對煉金術及醫學素有研究的哲學作家羅渣培根(Roger Bacon)曾經指出,葡萄酒具備養胃、保暖、消化更佳、強壯機能、幫助調和等功效。然而培根亦清楚告誡人們不能過度飲用,否則對人體造成莫大傷害,包括認知及理解力下降,對大腦產生不良影響,嚴重者四肢顫抖及倦怠。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紅魔孭鑊人——馬古尼 |
上一篇: | 受盡小毛病欺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