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7日
電影《絕世天劫》(Armageddon)有這樣的情節:一塊超巨型隕石正飛向地球,總統問幕僚:「隕石到底有多大?」有人答:「大約976億……」他還沒有說完,就有人搶着說:「大約得州那麼大。」
印象很深刻,一講便明白,太多術語,聽完往往一頭霧水。我深受啟發,慢慢地,解釋病情也多了用貼地的比喻。
例如:「你那息肉,有2厘米,大概有粒提子般大。」「你那腫瘤,已經長到8厘米,像一個蘋果。」隨口取材,紅豆、奇異果、芒果、木瓜……食物是我最常用的喻體,常見嘛,大家一講就明。
當然,用比喻讓對方明白,根據不同的聽眾,有時真要花點心思。曾經見過有兒科醫生,用心良苦,鼓勵小學生均衡飲食,要多吃肉,每天最少食「三両肉」。
三両肉即是多少呢?醫生續解釋道,一両肉大概一隻麻雀吧!我看着小學生似懂非懂的點着頭,不知他們是否真的明白?到底「麻雀」是在街上常見,隨處啄食的小鳥兒,還是外公外婆家中常常攻打的「四方城」?
還有一個很常被引用的比喻,也是哄小孩子的金句,從前在兒科病房替病人抽血打點滴,見長輩們都喜歡這樣安慰嚎哭中的小朋友:「不痛的,像蟻咬罷了!」這也是很離地的比喻:有多少人真的給蟻咬過?
不過話說回來,我以食物作比喻也愈來愈不準確了。每次逛水果店,看見各國各地的生果,不同品種,體積可能相差兩三倍。最近吃過一種日本蘋果,巨型得兩隻手也握不住,老闆娘說,是日本直送的,又大又香又甜。
以蘋果比喻腫瘤,假若病人聯想到這款巨型品種,一定嚇壞!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