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2日

馮康醫生 醫策縱橫

協作

香港已經連續超過一星期,每日新冠病毒的確診數字超過4000宗了。盧寵茂局長接過領導抗疫的大棒,立即提出要加強「精準」抗疫,並且未雨綢繆,促使私家醫院及早調撥病床、支援醫管局、接收非新冠病人、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紓緩疫情對非新冠病人的影響。

這一次公私營協作抗疫,承接第五波的經驗,以醫院所在的地理位置為基礎,考慮到不同私家醫院的承擔能力,由醫管局各聯網與聯繫的私家醫院直接溝通,確定各私家醫院可以接受的病人及病人轉介的流程,協商互動,齊心一致,體現出真正的夥伴精神,令人鼓舞。

疫情下逼出來的協作夥伴,繞過一切官僚程序,醫管局以統一價格,補償各私家醫院的成本開支。做法上和推行多年的「公私營協作計劃」有很大的分別。一般的「公私營協作計劃」,要經過招標採購程序,說是公平競爭,但卻欠缺透明度。更基本的問題是,醫療服務不是一般商品,不存在真正的市場。協作夥伴需要長時間建立互信與運作上的默契,保障醫療質素外,還要促進市民個人及群體的健康。這不能簡單以商品交易的模式解決。

去年底,團結香港基金發表由楊永強教授領導的研究報告,主張政府以「策略採購」模式,向公私營醫療服務的提供者為市民採購服務。所謂「策略」,就是根據市民的健康需要,有重點,分優次,計成效,然後進行採購。「策略採購」的理論和實踐,近年來在世界衞生組織倡議下,在不同的醫療體制大行其道。我始終覺得,簡單把醫療服務商品化,不能解決有效分配醫療資源的問題。持續超過兩年的新冠病毒疫情,更加突顯「策略採購」的策略性局限。

疫情下逼出來的協作,給我們反思的機會:怎樣把這次的公私營協作,推動建立公私營服務提供者長遠的夥伴關係,在一個統一的平台上,各司其職,運用多元化機制,有效配置資源?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

 

[信健康] 公私醫療協作迎疫,支援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