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0日
楊紫燁2013年獲香港大學邀請擔任「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在港大教授紀錄片拍攝,她也積極推動香港的紀錄片發展。她在1977年離港赴美,2004年移居北京拍攝內地紀錄片,其中2006年有關愛滋病孤兒的《潁州的孩子》,更贏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
她和丈夫任國光為保留華語電影不遺餘力,1999年就因收到一通電話,知道加州奧克蘭一輛垃圾車有大量電影底片,馬上搭飛機過去挽救,結果執到200部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電影底片。要是沒有這份熱血心腸,有多少舊電影消失在熒幕?
這次出書得到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理事鄭傳偉擔任編輯,從挑選題材到邀請作者,都經過一輪嚴選。楊紫燁認真地說:「我們不想變成只講明星和導演的書,因粵語片出色的導演很多,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只能取捨。」
鄭傳偉則補充:「過去編書,最頭疼是找相片,這次卻相反,一家戲院幾十年的劇照,我們如何用文字去點出這批珍貴圖片?到底讀者想知道什麼呢?我們希望讓讀者知得更多。」
撰文:吳雄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無界限新滋味 |
上一篇: | 奧斯卡得獎導演楊紫燁 用粵語長片劇照說唐人街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