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8日
不經不覺來新加坡已差不多7個星期,日子過得平實,晚睡晏起,睡眠質素好亦充足。一日三餐,晚餐對我很重要,一半的日子在家吃,因只是寄居,盡量配合女兒一家想吃的菜式,多數是西餐,想吃一條游水魚便好艱難。
一星期也有一兩趟出外試不同餐廳,先數我最熟悉的中國菜。外孫兒俊俊最喜愛的是在市中心烏節路Paragon商場裏面,曾受米芝蓮推介的御寶軒烤鴨店,他每次都狂吃北京填鴨和濃雞湯煮黃芽白。御寶軒烤鴨店去過多次,這次吃了3趟,覺得廚房除了烤鴨師傅,其餘的像換了班底,重手用味精或所謂雞粉,吃後身體很不舒服,相信以後除非是陪俊仔吃北京填鴨,否則少去為妙。
女兒特別訂了一間非常受歡迎的潮州菜三叔公,魚飯用了非常新鮮的海馬友,是當晚最好的,其餘鮑魚汁燴婆參、XO醬炒河粉、凍蟹、咕嚕肉等等,全是味精的天下。俊俊好喜歡吃海底撈,最喜歡他們的麵條,一個人吃5份也面不改容,我只好是蜻蜓點水地陪他吃。
最近吃了一間剛開了不久的香港茶餐廳,問題一樣。那麼五星級酒店裏的中餐廳可以吧?答案是不可以,鮑魚、燕窩湯、蒸魚等俱是味精天下!真不明白,中廚為什麼這麼倚賴平價味精和雞粉,如想要用便用可靠的品牌吧!到目前為止,這次在新加坡吃中菜的經驗全部不好。
吃得安心
在新加坡想吃得安心,最好是吃高級西餐或日本菜,並非踩低中國菜,可能因高級西餐和日本菜可以收高一些價錢,而廚師們的訓練是以真味道為主吧。這次人未到已請朋友幫忙訂了3間非常難訂位的餐廳:Burnt Ends、Odette及Euphoria。
頭兩間中規中矩,沒有什麼驚喜。相信這會是我最後一次試Odette,過去幾年總共吃過3次,出品一般,但覺得主廚較為高傲,不出來跟客人見面,可能我們不是他的熟客吧。Euphoria是以洋葱為主題,是3間吃得最開心的一間。
主廚兼老闆Chef Jason是個年輕大胖子,曾在Botanical Garden的Corner House試過他的廚藝,後來因疫情影響而停了工作差不多有一年。今次到他與他的未婚妻一起開的法式餐廳,廚藝已是更上一層樓。俊俊特別喜歡他的麵包,像Pao de queijo巴西芝士包,裏面像Mochi,俊俊可以吃12個而面不改容,是餐廳的紀錄保持者!
到今日為止,最令我吃得稱心滿意的是開了約只有半年的Hamamoto濱本,是日本高級料理,主廚是新加坡享負盛名的Kazuhiro Hamamoto。他來自京都,就讀於當地唯一一間高級日本廚藝學府,曾在京都、東京工作。
9年前他到了新加坡工作,受到投資者賞識給他開了Ki-Sho葵匠,客似雲來。去年再有兩位印度人投資,開了以他名字為名的高級日本料理Hamamoto濱本。
預先訂位
新加坡跟香港一樣,過去兩年許多人因疫情而未能到日本旅遊,想吃靚日本菜,只可在本地尋求,故此兩地在過去一年多開了好幾間高級日本料理餐廳。姨甥秉忠的太太A小姐3星期前曾與朋友試過Hamamoto,一吃難忘,於是請餐廳如有客取消便通知她。
幾日前機會來了,餐廳通知有3個座位,於是她便請我與大師公一起去品嘗,真的是一個難忘的經歷。餐廳只有12個座位,另外有一間私家房,可坐4人,但看不到Chef Kazu做菜的過程。當晚A小姐選了坡紙550元的Omakase,是九道菜,但不要少看這九道菜,其中一道是壽司,有6款,廚師還慷慨地送多3款,好吃得很。
當晚只有一道菜是用一片薄薄的牛肉,其餘全部是揀手海鮮,材料之靚和高超的烹調技術,讓我們吃到食物的原味,很久沒有這個感受了!每道菜也非常精采,冷盤用了毛蟹蟹肉、螺片、鮮蘆筍、蕾菜Tsubomina、用蜆汁及昆布做的啫喱配白松露,非常清新。第二道菜是鮮鮑配鮑魚湯,新鮮鮑魚通常味道單薄,還好,他們的鮑魚湯味道夠。第三道是蝦刺身配海膽及魚子醬,我從不懂得欣賞新鮮海膽,少吃。
Chef Kazu拿出兩隻非常生猛的鱈場蟹生劏,先用蟹身煮湯,然後用來灼蟹腳幾秒,蟹肉的鮮味完全被保留下來。當晚最難忘的一道菜是炭烤鰻魚,配以簡單的鹽和芥末或甜醬。這是河鰻,皮脆肉嫩,從未吃過這麼脆皮的鰻魚,新鮮度十足。炸鰻魚骨是可以吃上癮的零食,但我較喜歡香港Mamoru Chiba san的版本。如大家有計劃到新加坡旅遊,最好預先兩三個月訂位,包保不會失望。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