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月13日

顏寶倫醫生 家庭醫學

家庭醫生的「信,望,愛」

2021年12月17日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下稱醫專)舉行了第二十八屆院士頒授典禮暨「達安輝教授演講」(David Todd Oration)。今年度演講的講者為李國棟醫生,題目為「信,望,愛」(Faith, Hope, and Love)。

李國棟醫生曾任2012至2016年醫專主席,並剛於2021年11月卸任世界家庭醫生組織(WONCA)主席,在2018至2021年的任期間(任期原本為兩年,因為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原因而延任多一年),帶領組織和全球家庭醫生應對新冠疫情。在醫專的這次演講中,李醫生以「信,望,愛」為題,和各專科的同業分享作為一位家庭醫生眼裏的信、望、愛,對全球各地發展「全民健康覆蓋」(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的願景,和對本港的基層醫療的發展,尤其是成立「基層醫療管理局」(Primary Healthcare Authority)的期望。

李醫生鼓勵各專科的同業都必須在行醫時具有和顯現出其「信,望,愛」。這並非簡單地做「好人」,而是要以信望愛去面對各方面的挑戰,當中包括各個醫學專科之間的關係、整個醫學專業跟醫療系統及政府的關係,加上醫生個人跟自己的工作、病人和家人的關係。

要有信心

醫生主要是對人的專業,所以對他人必須有「信心」,也要對醫學專業、醫學同業和醫學培訓系統有信心。李醫生引述醫學期刊《刺血針》以「新世紀的醫療專業」為題的一段:「醫療是關於人的:在閃亮發光現代科技進步的表面之外,每個醫療系統的核心空間,是容納着受照顧者與受託去提供服務者之間的獨特相遇。當中的信任,是醫護在技術上的能力與服務上的定位之特別融合,並以道德的承擔和社會的認受性所引導:這便是醫護專業工作的精髓。」

說到「信心」,李醫生在2019年1月就代表WONCA,與世界衞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先生簽訂了一份諒解備忘錄,以鞏固兩個組織的合作關係,其主要內容就是要為全球各國人民達成「全民健康覆蓋」,而當中的關鍵就需要靠家庭醫生以全面、以人為本的方式來做好基層醫療服務。

「全民健康覆蓋」是聯合國在2015年訂立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中的第三點「確保健康的生活,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的福祉」的重點,希望在2030年達成,讓全球人民都不會受社會或經濟困難的影響,可以得到應得的健康保障。

受到疫情的影響,要達成這項目標或許會更加困難,但也許會是有危有機:若各國領袖發現健全的基層醫療在對抗疫情以外也有眾多強項,就願意投入更多的財政資源到基層醫療中,建立更強的團隊,得出更好的成績,更能確保醫療的公平公正。

說到「盼望」,李醫生分享了他個人的盼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醫生,確認家庭醫學為專科(香港早在醫專成立時已經確認家庭醫學的專科地位,但在世界很多國家仍未確立為專科),在香港成立「基層醫療管理局」。

基層醫療

「基層醫療管理局」是哪一回事?為什麼香港需要成立這新機構?作為一個前線家庭醫生,筆者對醫療政策實在是一知半解,但在經歷過新冠疫情、新冠疫苗的全民接種後,便更能明白這盼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疫情爆發時,全城惶恐,但服務社區的私營家庭醫生卻完全沒有得到任何支援,眾多私營同業希望繼續服務社區病人,但卻要冒上很大的受感染風險;已經在運作的第一間「地區康健中心」(District Health Centre),因着本身服務所設定的局限,在疫情期間被投閒置散,此後亦未能更好地協調區內的私營醫生加入服務;更多的地區康健中心即將成立,當然期望可以和區內的家庭醫生合作得更好,但服務中始終完全沒有和公營醫療合作的部分。

為打疫苗,大家都充滿疑問,但在社區裏該找誰去問呢?也是為打疫苗,大家都更關注自己的健康,接近全民驗身,做身體檢查後,發現眾多的「三高」和其他慢性病症後,那該如何長遠地處理和跟進呢?公營門診的服務已經非常緊張,若自費長期在私營醫療覆診又實在所費不少;「醫療券」的目標是鼓勵長者善用私營醫療以紓緩公營醫療,但行來卻不甚見效,也出現了使用不當的顧慮;近年力推的「自願醫保」,所包含的預防性或基層醫療服務卻又非常有限;最難解決的問題是人口老化,理想情況就是盡量守護長者獨立地在家中生活,當中必須依賴的「醫社合作」,又如何做得更好呢?

要發展好基層醫療,最重要的是醫療政策上的配合。若果真的有「基層醫療管理局」,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協調」好基層醫療裏的各個單位:公營的、私營的、地區的、中央的、醫生、護理、輔助醫療、社會福利各項服務,當中有眾多的組合,管理局就在更高的層面負責協調。目標是要做到服務直接到位,要確保弱勢社群得到照顧,而在另一些情況又要避免服務重複重疊;可以「錢跟病人走」,讓病人有選擇,但又確保資源用得其所;鼓勵各人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做好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功課,但又要認識「過度診斷」可以帶來的傷害;盡力守護大家在家庭社區,盡量減少醫院的服務,但又要保持與上層醫療系統的緊密相互交流。

李醫生最後談到「愛心」:愛顯現在醫患關係、同業關係、政策和領導層面、相互尊重各自的價值觀上。但一切都很容易一反面便轉為「恨」。當中要義是要設身處地、感同身受。而對內地基層醫療、全科醫學發展全力支持,也源於他對國家人民健康真心關心的一份愛。

李醫生也分享了前世衞總幹事陳馮富珍醫生對「家庭醫學」的一份愛。陳馮富珍醫生在2013年WONCA的世界大會上說過:「在高度專門化、失去人情、高度商業化之醫療所堆砌起的灰燼裏,家庭醫學就像火鳳凰般浴火而出、展翅高飛,發放出燦爛廣闊的光譜,並帶來彩虹的應許。」盼望在後疫情時代,家庭醫學在基層醫療的發展、達成全民健康覆蓋的目標,在全球、在本港,可以盡展所長,發光發亮!

www.hkcfp.org.hk

撰文 : 顏寶倫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家庭醫生「信、望、愛」,支援訊息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