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7日
朋友太太無意間發現女兒個人物品中有避孕套,夫婦兩人為此驚惶失措。雖然他們當年也是二十多歲時「奉子成婚」,但始終接受不了就讀中五的女兒,可能已有性經驗一事,不知應否直接向女兒查詢,抑或暗中觀察女兒是否真有性經驗再作打算,也不知該用勸喻軟手法或強勢出擊,還是索性扮鴕鳥埋首在沙堆。
夫婦二人商量多天,亦無法決定應如何面對女兒成長路上這個問題,向朋友請教,亦上網找尋資料。他們徵詢的朋友有中學校長,這位校長說學校已有性教育,他們可以不用擔心,更將有關教材送給他們參考。夫婦看後很感嘆,說中學生已知道用避孕套,亦有未成年少女將生出的嬰兒棄置垃圾房,或自己找尋墮胎方法,而學校仍只用蜻蜓點水式「教育」,把性教育零散分開在不同學科,更停留在側重生理和生殖方面的知識。
有不少評論指香港中學的性教育與時代脫節,昔日網絡資訊未如今天流行,不少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要從報章雜誌的什麼「信箱」取得性知識;時移世易,在今天這資訊科技發達的世代,報章的所謂「信箱」已不再流行,社交網站和網絡已成為青少年取得有關知識的主要渠道,可是網絡資訊較昔日的「信箱」有更大的自由,亦有更多的誤導成份。
在中國人社會,父母對子女的性教育通常感到難於啟齒,希望由學校提供;香港政府大力教育學校、老師和學生《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可是在性教育方面卻是數十年不變。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移民 |
上一篇: | 「波子翰林」奧氏珠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