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
日本新首相菅義偉上任後動作頻頻,除了委任率直敢言的前外相河野太郎擔任行政改革相大力推動革新,本周四又宣布打算正式為日本郵政服務「減磅」,提出取消周六派發一般信件服務,如果獲國會通過,將會於明年秋季正式實施。
不久之前,日本才通過周日不派件,但現在連周六也不派,就立刻引來網民熱烈討論了。有人說,日本郵政普通件收費只是區區63日圓(約為4.5港元),卻可以不問距離,從北海道離島送到沖繩某鄉村,單是這一點已經值得稱讚,即使周六周日不派件也無所謂;有反對的聲音則說,一切都是十多年前日本政府推動郵政民營化的禍害,如郵政派信的公共服務本來就應該要以稅金倒貼,現在純以成本效益計算削減服務,是本末倒置云云。
瀏覽雙方網民的留言,可以一覷日本社會老化後面對的種種矛盾:郵差及速遞送貨員,在薪酬上屬於低薪一族,要保持價廉(日本郵政收費及速遞收費,多年來沒有什麼調整)、物美(日本郵局和速遞員派件若摸門釘,均會留下一張字條及聯絡電話,收件人如迅速聯絡上,可以同日再派)、高覆蓋(日本山區只有小路可達的鄉村也有郵政服務可用),在人口老化及自動化遙不可及的當下,又可以怎樣維持呢?過往幾年,筆者與朋友到東京參展,完成展覽後到郵局趕尾班車將細軟寄回香港,飯後數小時經過門市,還見到裏面人人工作不停;現在回想,這些優質服務,都是要靠職員勞力付出也。
屢爆醜聞
筆者想,未來要日本郵政維持現時服務水準,最實際的,還是要重回十多年前郵政民營化改革的原點,將業務拆件、分工及效率化。現代日本郵政服務仿效二十世紀歐洲模式而建,除了派信,還同時經營銀行、人壽保險、退休金投資等多種業務,說得好聽點是服務包羅萬有,說得難聽點,就是一頭大笨象,在不同範疇與私營企業競爭。去年,日本郵政的人壽保險服務爆出「跑數」醜聞,部分郵局被指肆意游說長者購買多餘的保險,以紓緩上頭壓力;到年尾,郵政服務又鬧出「自爆營業」醜聞,管理層被指要求門市職員自行掏腰包購買賣不出的新年賀卡,以堆砌營業額。種種造假新聞都反映,日本郵政裏有很多是「為做而做」的業務,最後苦了的,還是前線人員。
把整個郵政服務重新拆件,落實徹底的「民營化」,可能是未來日本郵政唯一生存的道路,但日本消費者早就習慣了「服務過剩」,要一時三刻接受劇烈改革,可能受不了。且看一下菅義偉的溫水煮蛙式改革,能否令寵壞了的國民,從周末不派件開始,慢慢接受新事實。
撰文 : 香睿剛
(編者按:香睿剛最新著作《笑看東瀛2》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