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6日
九種言論涉及「港獨」嫌疑的書籍將在圖書館下架,市民不免憂心,這是自我審查的開始。
這又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法解說為何近年中港矛盾加深,以致香港陷入淪亡危機?
過去百年,香港的公立圖書館收藏、借閱圖書,哪須作政治審查?市民可借閱希特拉的《我的奮鬥》,也可以同時借閱馬克思、毛澤東……的著作,這哪會破壞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過去公立圖書館海納百川式收藏、借閱既沒有任何負面影響,為什麼現在幾個人的著作會上升到威脅「國家安全」的高度呢?這幾個人著作真的有那麼大威力,足以撼動一個社會、一個國家?
對幾個人的著作都顧忌、擔心到那個程度,當局可要好好地反省了:一個人要是沒有糖尿病,面對任何食物,是毋須考慮這食物有多少糖份,才決定吃不吃下去的。
很明顯,香港病了——有人的心魔愈來愈大、顧忌愈來愈多,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再也不能忍受批 評;不是以理服人,而是動輒利用公權力,箝制、打壓不同的聲音。這哪裏還是過去的香港?大家所熟悉的香港?還說什麼「一國兩制」?
這就是過去幾年發生在香港的事——有些人揣摸上意,用跟過去不一樣的思維,來逐步改變香港。這自然引來港人反彈——怎麼我一向擁有的、「一國兩制」也允諾的自由被一分一寸地剝奪掉?即如到圖書館借閱任何書籍的權利和自由。
這最好用作詮釋「光時」這一句口號——市民就是要「光復」昔日的香港——圖書館收藏、借閱圖書不須作政治審查的香港、市民能夠全面接收訊息,又可自由思考、表達、討論的香港。
要是港府高官維護港式自由,哪需「光復」?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