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0月19日

白魚 品味‧白魚

無形的巔峰──徐冰

秋,是詩人的季節,也是藝術家彩筆的靈魂,更是老饕味蕾的天堂。每每在杭州,這個多愁的日子裏,持螯賞菊,湖光山色,甚是感動。光影訴說着童年,訴說着多少雅士的夢,曾在林風眠的畫裏看到波光秋影,帶着點點哀愁的筆觸,還以為是藝術家憑空的想像,讀萬卷書不若行萬里路,只有親眼看到杭州西湖的秋色淋漓,才能觸動那不可思議的夢想,光影也渲染出未來的輪廓。

作品多與文字有關

徐冰老師近年熱愛光影的絢麗變化,他出生於四川重慶,1977年就讀中央美院碩士,1990年移居美國,居住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2008年任職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老師的作品曾在加拿大國家藝廊、澳洲國家藝廊和南非、倫敦、紐約等地展出。1999年榮獲麥克阿瑟基金(MacArthur Foundation)天才獎(Genius Award),獲獎原因「在書法和版畫上具有原創性、醒思、直觀的能力,替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

徐冰老師為人所知大部分作品皆與文字有關,如使用全新創造的「漢字」寫成的《析世鑒》(又稱《天書》);又如以漢字思維書寫英文單詞的方式《英文方塊字》。徐老師的創作多樂於尋找新穎的藝術語彙來回應新問題,例如模仿漢字的造字規則,編造400多個假字,並一絲不苟地製作成《天書》印成120套,收納於河北老木匠特製的核桃木盒裏。《天書》的靈感源於大陸五十年代的漢字簡化運動,加上旅美生活所面對的文化衝擊,讓他以文字轉化表現語言、溝通、文明的議題。

在徐冰老師的藝術創作生涯裏,他在既有的文字形態中,創造了一種獨特的語言,屬於他自己的藝術語彙,讓人看不懂、摸不着頭緒,卻又有種莫名的吸引力,而構成這些文字的要素,有我們所熟悉的橫、豎、彎、鈎。若拆開來細究,天書中的文字組成的方式並不單純,它將漢字複雜化了,在同一個字體中可以切割成上下左右4個區塊,有的則是部首、形狀與漢字相近但無意義的邊旁所組成。

剪輯監視錄影畫面

徐冰老師的藝術,圍繞着語言為主題:語言的用途、變化、誤解及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並專注於中國語言的符號和圖像。而在徐冰老師「山水詩畫」系列作品中,以中國文字符號組成山水畫,採用中國宋朝古畫的表現形式,在這種形式中「石」的表現如同一塊岩石,用「樹」組成樹,以此類推。此次展覽也展示了徐老師早期的山水寫生和版畫,與他早期的實踐是不同於傳統水墨風格。

徐冰老師的首部電影《蜻蜓之眼》(2017),是以整形、變性、網絡直播等各類大陸社會為主題,以上萬小時的監視錄影畫面為素材進行剪輯,被視為將電影與概念藝術混合的獨特作品,也從社會邊緣題材展現藝術家對權力的反抗,再次體現他所謂:「一位好的藝術家必須也是一位好的思想家。」而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特異,打破了固有模式──沒有攝影機,沒有演員,電影團隊花費近兩年時間,以來自於監控畫面、視頻直播、網絡、行車記錄儀等海量影像剪接而成,畫面的每一幀都是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徐冰老師曾傾心於法國作家亨利皮埃爾,並引用其佳句「杜尚最好的作品是他度過的時光」。如同放映後與徐冰對談的美國著名電影理論家David Bordwell所說,這部片驚訝地向人呈現出「不規則的美」。

台北的秋,雖然沒有西湖來得這麼艷麗,卻有點清冷的感覺,也許從孩提時候到現在,每年都會北上台北幾次……台北美術館更是整個台灣藝術的指標,也是國際藝術的連接點。記得幾年前,徐大師在台北美術館有一個盛大的展覽,我帶着景仰的心,特地去看看這位無字天書的創造者及他最新運用光影、運用解構後的生活物件所創造出這麼雄偉的湖光山色。

反觀歷史的長城,舉凡創新、模仿、臨摹、結構、解構,都是藝術生命的過程,卻未必是必然的,而「人會感動,永遠都是為了感情,然而將感情化為有形的,就是藝術。」──出自《再見,德布西》。徐冰老師早期透過素描訓練,讓自己成為一個更精緻的人,他不但是一個對工作過分挑剔,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